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世界百大思想家、哲学界诺贝尔奖“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得主努斯鲍姆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以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探求“爱的知识”的视角,从哲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高度,探讨了人类一直以来关注的人性、感知、诡辩、阅读、灵魂、个体与爱等主题。并在回应“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突出了感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作为哲学和文学内部关系最具现代性的优质探讨,作品中不仅包括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怀疑论等哲学思想的别样诠释,也涉及对《追忆似水年华》《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解读。

相信本书不仅能为学界带来许多生动且富于启迪的新议题,使普通读者对那些备受钟爱的作家产生新角度的认识,也因其从专业哲学视角出发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使阅读者重新思索和体认自身关切的具体话题。

作者简介

作者玛莎·C.努斯鲍姆,美国当代政治学家、道德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与伦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著有《善的脆弱性》《培养人性》《诗性正义》等。2012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2016年获日本“京都奖·艺术与哲学奖”。曾被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与英国《展望》杂志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榜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献词

前言

致谢

全简标题对应

楔子

第一章 导论:形式与内容,哲学与文学

1. 价值之物的不可通约性

2. 感知的优先性(特定事物的优先性)

3. 情感的伦理价值

4. 不受控制事件的伦理相关性

第二章 感知的洞察力:一个有关个人和公共理性的亚里士多德式概念

I. 多元价值和不可通约性

Ⅱ. 特殊事物的优先性

Ⅲ. 情感与想象的理性

Ⅳ. 三种要素的集合

V. 思想的渴望,同情的旅程

Ⅵ. 一个空洞的境遇道德?

Ⅶ. 即兴何时即兴

Ⅷ. 公共和私人:作为领袖的感知者

Ⅸ. 一个感知者的社会

尾注

第三章 柏拉图论可通约性与欲望

I

尾注

第四章 有瑕疵的水晶:詹姆斯的《金钵记》以及作为道德哲学的文学

I

尾注

第五章 “细微的体察和完全的承担”:文学与道德想象

I

V

尾注

第六章 感知的平衡:文学理论与伦理理论

伦理的缺席

反思的平衡

僵直与惊奇

感知与方法

感知与爱

文学理论和伦理理论

尾注

第七章 感知与革命:《卡萨玛西玛王妃》与政治想象

I

V

尾注

第八章 关于诡辩的传统

尾注

第九章 为生命阅读

重新定位伦理批评

哲学和文学

友谊、诱惑和培养道德情操的学校

实践理性与多元主义

尾注

第十章 灵魂的虚构

I

尾注

第十一章 爱的知识

用知性审视心灵的知识

认知的印象:痛苦中的知识

认知印象与生命科学

反思规划的认知:普鲁斯特的最终观念

学会投入

话语形式与生活的艺术

尾注

第十二章 叙事情感:贝克特的爱的系谱学

I

V

尾注

第十三章 爱与个体:浪漫的公正和柏拉图式渴求

尾注

第十四章 斯蒂尔福斯的手臂:爱与道德观念

I

V

尾注

第十五章 超越人性

I

V

尾注

索引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是201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玛莎·C.努斯鲍姆。

得书感谢您对《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散论的形式,围绕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这一主题,从孔孟经典著述原文出发,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包括政治制度(强调君主、贵族、平民三方势力均衡)、经济制度(主张自由贸易)、刑罚制度(反对连坐)、统筹制度(合理税收、储蓄未来)、分配制度(比如森林使用权)、福利制度(“哀哉鳏寡”),等等。书稿反复强调建立在“爱有差等”基础上的小共同体(家庭、家族、社区)的重要性,认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电子书
一个”义“字,构成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