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

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过多视角的郑和研究来倡导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内容简介

明代初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史研究领域众所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无论在传统的世界史或新兴的全球史领域,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尚未受到应有关注。西方主流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不仅缺乏了解,而且其使用的理论方法也难以充分解释这种非西方的历史性事件。

本书的主要目的正是在于突破这种学术困境,通过多视角的郑和研究来倡导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本书所收录的十一篇论文主要来自2014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召开的中英文双语国际会议,其主题为“郑和下西洋及自古以来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 这一会议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五十多位学者,是亚洲之外召开的大规模郑和研究会议。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将分为中英文两卷,在中国和美洲分别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忠平,历史学博士,现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清末民初社会政治史、全球华人移民通史。曾在1987年获得中国国家教委首届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近年来多次获得加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委员会、联邦公民移民部等部门研究基金,现参与主持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印度洋世界: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及最早全球化经济的形成”。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三十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中英文目录各一本(均为合作编辑)、中英文著作各一部,其中代表作为 Modern China’s Network Revolutio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Sociopolitical Chang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近代中国网络革命:二十世纪初期的商会与社会政治变迁》(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 言 从多视角的郑和研究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第一部分 理论方法探索: 郑和下西洋及全球史反思

走向全球性网络革命: 郑和下西洋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朝贡—贸易关系

第二部分 海洋文化考察: 郑和时代的中国与西洋世界

开放的航海科学知识体系 ——郑和下西洋与中外海上交流

郑和七下“那没黎洋”—印度洋

第三部分 史料与史观辨析: 郑和下西洋与新、旧世界的全球化

华人“发现”美洲、郑和下西洋及早期全球化

郑和船队远航非洲的壮举及其在印度洋世界的影响

第四部分 环境史的启示: 江南、东南亚社会与郑和下西洋

明代江南水系的变迁、刘家港的兴衰及郑和下西洋

郑和访问满剌加次数考证及评价 ——历史与环境分析的个案

第五部分 中外关系史新探: 从古代到郑和时代的中国与印度洋世界

从法显到郑和时代中国人笔下的印度洋世界

第六部分 多学科研究综述: 走向文史交叉与全球学界的郑和研究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跨越文学、历史和语言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

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以外郑和研究成果综述

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是201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加] 陈忠平。

得书感谢您对《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共两个部分,一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如:莫高窟、长城、古建筑复杂的武当山、布达拉宫、三孔、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等;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如昆曲、书法、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仰与习俗、丝绸工艺、针灸、皮影戏、木活字印刷、福建木偶等等。
中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
俄国与欧洲:一个国际关系史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收入史学论文集20篇,涉及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关系。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
全球史(第1辑) 电子书
《全球史与中国》关注中国与世界经贸科技交往,突破民族国家界限,探讨中华文明与全球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