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野下的传播:中国与世界

多元视野下的传播:中国与世界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书探寻文明交流新趋向。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之变与全球文明秩序的重构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本书以跨学科研究为路径和方法,在当代社会“数字化生存”转向“平台化生存”的背景下,聚焦中国的国际传播、跨文化沟通以及全球传播和文明交流发生的新变动与新趋向,从传播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多元视角,探寻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和文明传播研究的新范式与新理论。本书直面百年大变局下的新挑战,重思传播之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关系和意义,展望数字化时代跨文化传播与全球传播在促进全球文化交往与文明交流中承担的角色与使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课题组简介

前言

超文化回声室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转型

一 技术的边界: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盲点

二 平台的神话:超文化回声室的政治经济学

三 超文化回声室与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转型

“后美国时代”[1]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探析[2]

一 全球互联网的三重权力维度

二 “后美国时代”的危机与转机

三 全球互联网变局:技术、治理与价值

四 结语

清末抗疫的媒介记忆与传播实践

一 清末《申报》三次鼠疫报道的概况

二 清末《申报》三次鼠疫报道的策略

三 清末《申报》三次鼠疫报道的启示

构建精准与有效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一 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二 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三 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内容创新和路径探索

四 提升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公信力

重释文明:21世纪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使命与契机

一 跨文化传播在“后全球化时代”要回答的新问题

二 跨文化传播研究要重释“普世价值”,对西方文化进行“二次启蒙”

三 用中国正确的价值观重释文明的内涵

从“中国模式”到“中国价值”

一 “中国模式”的提出与争议

二 “中国模式”的解释力

三 “中国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四 “中国价值”的提出及其意义

五 文明价值与中国价值

六 “中国价值”的悖论与反思

“后疫情时代”如何维系全球化?

一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化争议

二 跨境电商如何推动全球化

三 跨境电商的危与机

四 结语:后疫情时代的跨境电商与全球化前景

“告”字释义的意识形态、文化跨变与社会网络

一 对释“告”之说千年学术公案的传播学探讨

(一)根据《说文解字》,“告”本意为国家祭祀仪式

(二)祭牛的政治传播价值

(三)从畜到牲、从牲到牺的传播议程转变

(四)用“横木”保护祭牛之角是重大新闻和特大广告

(五)“所以告人也”之“告”,彰显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二 佛教中土传播的本土化:“告”“牟”的佛学构建与文化冲突

(一)“告”指“告度”,即佛家的“劝度”

(二)“仏”“広”的意义关联与传播构建

(三)“告”“牟”意义构建与跨文化冲突

三 作为近代广告的“告白”:近代特色、中国话语与时代隐喻

(一)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告白”是近代广告(advertising)

(二)“告白”的合目的性

(三)“告白”是具有时代沉重感与历史沧桑感的时代隐喻

克莱默尔论媒介:病毒、感知与信使模型

一 信使、媒介性与病毒

二 媒介性和噪声

三 感知、文化技艺和数字化

国际传播渠道建设:一个整合和协同的研究方案

一 引言

二 “基础设施”与国际传播:一个理论视角

三 渠道建设:一个整合协同的研究方案

(一)国际传播渠道建设的总体规划

(二)国际传播渠道建设的结构性设计

(三)国际传播渠道的协同发展

四 结语

可持续传播:人类世框架下中美环境议题沟通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一 环境代价

二 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

三 中美关系

四 可持续传播与沟通

国际传播秩序中重构“他者”主体性的现象学省思

一 英国在“文明—野蛮”话语中的主体性:笛卡尔“我思”的主体性范式

二 德国在“文明—文化”话语中的主体性:胡塞尔的主体间性范式

三 美国在“文明—文化”话语中的主体性:萨特的存在主义范式

四 余论:后疫情时代国际传播秩序中需要怎样的主体性?

重思“平台帝国主义”:中国数字平台全球化中的争议、策略与张力

一 导论

二 平台帝国主义与平台全球化

三 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与TikTok的争议

四 内容修饰:远离中国背景与本土化

五 科技界面修改

六 商业模式调适

七 结论

从桃花源到伊甸园:文化接受视域下的李子柒与国际传播

一 引言:世界文化交流困境下的李子柒

二 背景理论:文化接受理论与应用

三 李子柒视频的海外受众认知与效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二)认知—情感效果分析

四 从李子柒的走红到跨文化语境下的接受认同模式

(一)走出“东方主义”(Orientalism)

(二)现代社会的前现代想象

(三)传统社区与现代社会中的空虚个体

(四)中国传统文化内核

(五)结论:跨文化语境下的接受认同模式

21世纪多极和全球化世界考验下的欧洲古代史书写:以莫里斯·萨特的《帕尔米拉之船》为例

历史去中心与去西方化的迫切需要

古代史,今何在?莫里斯·萨特的答案

《帕尔米拉之船》实现了古典学研究对欧洲中心视角的超越

多元视野下的传播:中国与世界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跨文化传播重点学科课题组著。

得书感谢您对《多元视野下的传播:中国与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际AAHRPP认证解读与实操——中国背景下的实践 电子书
本书的编写强调以实操为主,通过对AAHRPP认证标准的解读,将临床研究的过程融入到管理制度和SOP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大汇合与大分流: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 电子书
深刻解析世界大变局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翻译与传播(第2期) 电子书
《翻译与传播》由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主办,本册是第二期。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 电子书
本书是推进“全球社会学(Global and Transnational Sociology)”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