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

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互动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探讨汉语口语中用于评价行为的语言表达形式。

内容简介

以“规约化”为主线,着眼于语义的透明度的差异,将汉语中的评价表达分为非规约化评价表达、半规约化评价表达和规约化评价表达三类,并选取组合性句法结构、语气词、副词、构式等各类中的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通过它们在话轮和会话序列中的分布,探讨评价形式选择的功能动因,以及评价解读浮现的话语条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还探讨了评价表达在口语中浮现及规约化的普遍因素,以及语体分布的倾向及原因。

作者简介

作者方迪,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现代汉语语法、互动语言学。

代表作:《“这话说的”的负面评价立场表达功能及其动因》《北京话中“还是的”的立场重申功能及其产生机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语话语研究”丛书编委会

文前辅文

总序

第一章 绪论

1.1 两类评价表达

1.2 动态浮现与对话互动

1.3 研究视角

1.4 研究问题

1.5 语料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探索和互动视角下的研究

2.1 引言

2.2 对“评价”的认识

2.2.1 体现人际功能

2.2.2 不同流派的术语及其内涵

2.3 互动语言学的研究视角

2.3.1 互动语言学的发展与理念

2.3.2 互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启示

2.4 互动视角下的评价研究

2.4.1 互动视角下的“评价”

2.4.2 话轮设计与序列组织

2.4.3 互动语境与评价识解

2.4.4 韵律和身体视觉表现

2.4.5 总结

2.5 小结

第三章 汉语中的评价表达

3.1 引言

3.2 先行研究

3.3 体系与层次

3.3.1 评价表达体系

3.3.2 评价表达的层次

3.4 个案研究

3.4.1 词汇性成分

3.4.2 构式与句式

3.4.3 会话现象

3.5 评价表达的规约化

第四章 组合性评价表达与评价序列

4.1 引言

4.2 前人的研究

4.2.1 形容词与评价表达

4.2.2 会话中的句子

4.3 评价表达式、序列环境与会话规程

4.3.1 两类评价表达式

4.3.2 两类序列环境

4.3.3 评价表达式与会话规程

4.4 高交互性谈话中的评价表达式

4.4.1 整句型评价

4.4.2 零句型评价

4.5 扩展性讲述中的评价表达式

4.5.1 发起位置上的评价

4.5.2 回应位置上的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语气词的评价功能及规约化

5.1 引言

5.2 作为评价表达的“A着呢”

5.2.1 前人的研究

5.2.2 “着呢”的连续统

5.3 语气词“着呢”的用法与互动功能

5.3.1 用于回应与“着呢”的交互性

5.3.2 用于发起与“着呢”夸张功能的浮现

5.3.3 独白性语篇中的表现

5.3.4 本节小结

5.4 “A着呢”中的不对称现象

5.4.1 对已发现现象的解释

5.4.2 新的不对称现象的发掘

5.4.3 本节小结

5.5 互动功能的产生机制

5.5.1 “着呢”的历时发展与“呢”的互动功能

5.5.2 “着呢”的形成机制

5.5.3 互动性的进一步加强

5.6 小结

第六章 副词评价意义的浮现及规约化

6.1 引言

6.2 从折算到评断

6.3 评断用法、评价意义的浮现与规约化

6.3.1 “合着”的表达模式

6.3.2 “合着”关联的认识和预期

6.3.3 交际者预期与“合着”的语义解读

6.3.4 评价意义的浮现与规约化

6.3.5 小结

6.4 “合着”与近义词“敢情”“横是”

6.4.1 “敢情”与“合着”

6.4.2 “横是”与“合着”

6.5 小结

第七章 句式的减缩与规约化

7.1 引言

7.2 相关研究

7.2.1 言说动词“说”及其功能扩展

7.2.2 抽象构式“这N V的”

7.3 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及其会话模式

7.3.1 负面评价立场回应语

7.3.2 会话模式

7.3.3 两种模式的交际动因

7.4 立场取向的形成机制和动因

7.4.1 礼貌原则与语境吸收

7.4.2 言说动词“说”的元语性评价

7.5 小结

第八章 评价表达的总体框架、规律及倾向

8.1 引言

8.2 语法手段与演变规律

8.2.1 从个案到类别:评价表达的语法手段

8.2.2 意义解读与交际、认知因素

8.2.3 规约化的结果

8.3 规约化表达的语体倾向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9.1 主要结论

9.2 方法论的反思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术语表

后记

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方迪。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课题“基于多维整合观的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
国家卫生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电子书
分析和总结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做法经验,形成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构形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构形的主要作用则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但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语言使用的视角,分别从词法、句法、语义等角度对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进行了历时研究。词法研究中强调频率、语义是影响单音词语素化的重要因素,句法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单音词语素化时的去范畴化过程,语义研究主要考察了单音词在所属语义场中的地位变化及相关概念域的历时演变。最后,基于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类型、阶段、难易度和动因等问题,并从构式化的视角论证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性质。
现代汉语转折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作者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对话语标记问题做了简要梳理,重新界定了话语标记的概念。在分析所涉语料后,提出话语标记研究的三个视角:语体优先序列视角、语法化视角、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作者认为,“让步复句”是转折类复句的一个次范畴,话语标记是在互动话语建构中起到关联作用的语言单位。作者据此尝试在转折复句中创建转折类话语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