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的研究

汉语“的”的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语“的”的学术研究成果汇集。

内容简介

汉语“的”的语法地位是当前学界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从句法学、方言语法学等多角度分析“的”的语法问题,共收录十二篇论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的”的讨论,如中心语、名物化等问题;方言语法的比较,所讨论的方言包括闽南话、粤语、上海话、客家话、常州话、烟台话等;跨语言比较研究,将汉语的“的”与汉藏语各语言的相关材料进行比较。

书中讨论的相关问题具有学术前沿性,对汉语助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邓思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先后获文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完成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讨论句法特征的参数理论。目前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并兼任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文研究》和《中国语文通讯》主编。研究兴趣为句法学、汉语方言的理论分析、比较语法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一沙一世界

“语言学前沿丛书”总序

Preface of Frontier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句法理论分析与普通话

The Insubordinate Subordinator De in Mandarin Chinese:Second Take

1. Introduction

2. De as head in an extended nominal projection

3. The articulated structure of DP in Chinese

4. Conclusion and typological outlook

作为后置介词的“的”

1.中心语问题的症结

2.“的”和-'s的差异

3.“的”和of的共性

4.语类理论新进展

5.“的”满足中心语的语义要求

6.后置介词方案

“的”的核心地位及其句法后果

1.“的”的核心地位

2.句法后果

3.结语

名词性结构中“的”的句法性质

1.问题的提出

2.“的”是D吗

3.“的”的句法性质

4.结论

方言研究

烟台话定中结构中居中的“个”和“的”

1.引言

2.居中“的”“个”的规律:相斥和相容

3.两个“个”:量词和定语标记

4.“个”字居中的定中结构的句法位置与句子类型的关系

5.结论

汉语领属结构中的“的”

1.领属结构的几种主要类型

2.“可让渡性”领属关系的汉语句法表达

3.汉语领属结构的内部分层及“的”的功能中心语地位

4.余论

上海话的领属标记与领属结构

1.定语标记、领属标记和领属结构

2.定语标记“呃”和领属结构

3.领属标记“拉”和领属结构

4.“拉”的句法地位

5.领属标记“拉”

6.“拉”结构、“呃”结构和无标记结构

7.“拉”结构和领属义

8.上海话的领属结构

9.余论

常州方言中的助词“佬”与“个”

1.引言

2.常州方言中助词“佬”与“个”的语法功能及分布

3.常州方言与粤方言中的“佬”的对比

4.结论

“的”字短语不对称性:以台湾四县客家话名物化为例

1.序言

2.分与合:方言与历史中的“的”

3.四县客家方言的名物化

4.分析与讨论

5.结语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ntonese Ge and Classifiers

1. Introduction

2. Classifiers in Cantonese and Mandarin

3. Classifiers and NP-Ellipsis in Cantonese

4. Cantonese ge as D

5. Mandarin de and Cantonese ge as D

6. Conclusion

从台湾闽南语e看汉语含“的”名词短语结构

1.汉语“的”及[XP的YP]结构的争论

2.闽南语的[XP e YP]

3. e0-e5/7的存在

4.矛盾的解决

5.结论及分析的议题

跨语言比较

汉语定语从句的名物化分析

1.亚洲诸语言中的名物化标记

2.汉语名物化标记“的”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3.彝语中具有限定词功能的名物化标记

4.现代汉语中的定语标记“的”是不具有限定词功能的名物化标记

5.结语

汉语“的”的研究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邓思颖。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的”的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序数范畴研究 电子书
本书运用形式与语义互证、定性与定量配合的方法,研究汉语序数范畴的表达。书中细致地分析了汉语序数范畴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的类别,翔实地描写了汉语序数范畴的三大表达形式。全书将研究重点放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揭示了它在句法、语义上的诸多特征,探讨了它的典型性问题,并以“第”和量词的隐现为视点,寻找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分点,最后概括了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汉语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词语的组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配中出现的空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挖掘了空位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认为,空间极性词能否和其他词语组配,受到极性词自身的语义、组配词语的语义和整个结构的结构义的共同制约,部分空间极性词组配前的语义对立关系在与其他语言单位组配后会发生变化。
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励耘文库 电子书
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非常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现代汉语合偶词研究 电子书
为什么“伟大+改革”“实况+转播”这样的搭配协调自然,“伟大+改”“实况+播”这样的搭配却别扭不通?本书作者从语言学专业角度,为您剖析上述语法现象背后的奥秘。作者以1517个合偶词为基础,提出并论证合偶词必须“双+双”使用的四大动因,揭示轻动词述宾合偶、状中合偶、主谓合偶、定中合偶这四类合偶结构的韵律本质和语体本质,充分论证合偶词是韵律、语法和语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合
现代汉语形义错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第一章主要对形义错配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我的研究构想。第二章详细讨论“V-得”结构以及由其带来的形义错配现象。第三章继续讨论动补结构限制宾语现象,主要涉及V-V动结式的本质,V-V动结式限制宾语现象,以及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问题。第四章为具体操作,从韵律语法的视角探索“的”的本质以及形义错配的形成机制。第五章讨论宾语定化及相关结构的句法特点,揭示VO复杂动词的宾语是如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