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制变迁史(全四册)

中华礼制变迁史(全四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套装是对先秦至近现代礼制变迁的首次系统梳理和总结。

内容简介

本套装分为先秦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辽宋金编、元明清近现代编四册。

本书首次将1949年之前的中华传统礼制的变迁划分为:前礼制时期、王国礼制时期(海岱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王权礼制时期(夏商周到战国)和集权礼制时期(亦可称为皇权礼制时期,秦统一到1949年之前);每时期又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个礼制发展时期的基本脉络、礼仪重大变迁做了系统地归纳和考察。

作者在论述各时期礼制变迁的基本线索、情状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前后有联系、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礼仪形式加以深入研讨,以揭示中华传统礼制变迁的某些规律与特点,同时也显现出不同时期不同礼制的特点、礼制变迁与权力机构的关系、礼制变迁与社会政治集团的关系、礼制变迁与思想(宗教)的关系、礼制变迁与民族关系、礼制变迁与域外(国外)影响之关系、礼制转型与社会性质演变关系、中华传统礼制的内在价值、意义,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汤勤福,1950年生,历史学博士,上海师大古籍所教授、博导,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点带头人,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中华朱子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2&ZD134)首席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华礼制变迁史(先秦编)

前言

第一章 礼制起源与王国礼制形成

第一节 礼制起源的历时性动态考察

第二节 礼义以为纪:礼制与早期文明的社会政治秩序

第三节 早期文明的礼制特征

第二章 王权礼制的形成:二里头文化礼制探索

第一节 二里头文化中的礼制物化形式

第二节 夏代礼制与政治秩序的建构

第三节 二里头礼制文明的空间扩张及对商周礼制的影响

第三章 商代礼制与商代王权秩序

第一节 商代的国家形态与社会

第二节 商代的宗教祭祀

第三节 殷商丧葬制度

第四节 殷商其他礼制

第五节 对殷礼的整体认识

第四章 制礼作乐:西周王权礼制的确立

第一节 制礼作乐与西周礼制体系的成熟

第二节 政治秩序与礼制架构

第五章 周代礼制及其政治社会意义

第一节 殷周时期祭祀制度的变革

第二节 周代丧礼

第三节 周代宾礼

第四节 周代军礼

第五节 周代嘉礼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礼制体系的解体

第一节 王权失坠与宗法政治解体

第二节 霸权政治的产生与王权礼制的破坏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第四节 战国时期礼制的变化

第五节 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礼制建设

本编引用文献

中华礼制变迁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编)

前言

第一章 秦朝社会与礼制

第一节 秦朝礼制的内容及特点

第二节 秦朝国家礼制的政治作用及历史地位

第三节 从异姓结拜看秦朝礼制与礼俗

第二章 两汉礼制的特点

第一节 从跪拜礼看汉代礼仪对前代的继承

第二节 从跪拜礼看汉代礼制的变迁

第三节 跪拜礼与汉代的以礼养官

第四节 汉末三国五礼制度的孕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形成

第一节 礼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五礼制度的完全形成及意义

第三节 门阀士族与五礼制度

第四章 五礼制度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 忠与孝

第二节 诚与信

第三节 义与勇

第四节 敬与畏

第五章 五礼制度与法律狱讼

第一节 从概念看“礼”与“法”的结合

第二节 “礼”与“法”结合的轨迹

第三节 “礼”“法”结合的特点

第四节 “礼”“法”结合的必然性

第五节 从复仇现象看“礼”对“法”的影响

第六章 五礼制度下的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礼记·礼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抚恤和赈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三节 尊老与养老: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之二

第四节 社会平稳运行:赈济制度的任务

第五节 赈济制度与五礼制度

第七章 五礼制度下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书信礼仪与人际关系

第二节 书信的社会功能、礼仪规范及社会影响

第三节 执手礼仪与人际关系

第四节 结拜礼仪与人际关系

第八章 东汉两晋南北朝的五郊迎气礼

第一节 东汉两晋南北朝的五郊迎气礼的变迁

第二节 五郊迎气礼中的神祇特征

第三节 五郊迎气礼的仪式特征

本编参考文献

中华礼制变迁史(唐五代辽宋金编)

前言

第一章 隋唐之间社会变迁与礼学变革

第一节 隋唐之间社会与礼制变革

第二节 唐代儒学与礼学

第三节 唐宋庙学体制与社会教化

第二章 官方礼典及私家仪注的编纂与行用

第一节 隋至中唐以前的礼典编纂

第二节 《显庆礼》与礼法合流

第三节 《开元礼》的编纂及其意义

第四节 晚唐五代礼典编纂与礼制变迁

第五节 两宋官修礼典及私家仪注的编撰及行用

第三章 书仪、家礼与婚姻礼仪

第一节 地方官社会教化活动与唐宋时期的礼制下移

第二节 吉凶书仪的起源及士大夫礼法

第三节 两宋家礼的发展演变及其理学特色

第四节 唐宋士大夫婚姻礼法的变迁

第四章 唐宋礼制与宗教

第一节 礼制与三夷教

第二节 礼制与佛教

第三节 礼制与道教

第五章 辽金时期礼制的建构与变迁

第一节 辽代汉仪与族俗并立的格局

第二节 金朝五礼制度

第三节 金朝行用五礼制度的程度

本编参考文献

中华礼制变迁史(元明清近现代编)

前言

第一章 多元共生的元代礼制

第一节 宋元易代的文化嬗变

第二节 五礼视角下的蒙汉混融的元代礼制

第三节 蒙汉礼制的碰撞与融合

第四节 元代民间礼仪礼俗与多元化趋势

第五节 元代礼制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评价

第二章 元明易代之后的“五礼”重建

第一节 元代礼失百年与明初礼制变革

第二节 明初“五礼”体系的重建与唐宋以来的礼制趋向

第三章 明前期国家礼制的定型与明中后期的礼制变革

第一节 明前期国家礼制的定型

第二节 明中后期的礼制变革与调整

第四章 满汉兼用形势下的清朝国家礼制新变化

第一节 清初由汗国礼俗向帝国礼制的演进

第二节 清朝对明朝礼制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满汉同朝与清朝礼制新变化

第五章 清代的觐礼之争与宾礼变革

第一节 清初宾礼的特殊性

第二节 客礼概念与外国公使觐见礼的制订

第三节 光绪朝“外国公使觐见礼”的三次变化

第四节 宾礼到礼宾的完成

结语

第六章 明清家礼书与家礼新变化

第一节 明代国家礼典与私修家礼书

第二节 明代家礼的新变化

第三节 清代家礼书与家礼新动向

第七章 近现代礼制转型

第一节 多元文化碰撞中的中国礼制

第二节 国家层面重建礼制的尝试

第三节 传统礼制在民间社会的艰难延续

第四节 传统礼制体系的转型困境

本编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礼制变迁史(全四册)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汤勤福。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礼制变迁史(全四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了从先秦到清代前中期青海河湟地区生态和文化从相对独立到形成并具有华夏边缘的社会文化属性。书中围绕当地国民身份的转变、近代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方面进行讨论,进一步论证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属性过渡与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在内地化、近代化和西方化的过程中,与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相交织的情形,进而分析和反思青海河湟地区作为民族边疆地
琼中史 电子书
梳理并论述了海南岛琼中地区的历史变迁状况。
海口史 电子书
海口一直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海南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自汉武帝在此设立珠崖郡,海口便开启了封建化进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在海南的统治范围仅局限在琼北地区。隋唐时期重新在海南全面设置郡县,海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得到长足进步,汉族移民大量增加。宋代至清代,由于受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影响,海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海口的社会、经济等领域更是呈现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态势
屯昌史 电子书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古为屯兵之地,后发展为圩镇,因名。屯昌县处于独特的“三重政治边缘”,因地缘环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出意义别致的“熟黎”文化,历史上为琼岛汉、黎文化圈的过渡带。审视屯昌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可视为整个海南岛汉、黎族群间民族大融合的缩影,虽非跌宕起伏,却也精彩纷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县以“能源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现出与海南岛其他市县不同的发展模式。
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 电子书
曹氏家族是中古时期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一个家族,通过曹操及其子孙的奋斗而形成了以曹氏家族为核心的军事、政治、文化集团。曹氏家族的社会活动对汉晋乃至中古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