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依恋理论在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依恋理论是当今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界越来越重视的人格理论,集中阐释了人格(自我观和他人观)以及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外因素,并在心理治疗中已经得到了日渐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本书详尽阐述了团体依恋治疗的理论基础、操作原理和技术重点,既具有严密的理论和研究基础,又非常具有操作性,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的学习教材和应用于研究的范本。

作者简介

作者谢里·L.马尔马罗什,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注册心理学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总序

译者序

前言

成人依恋风格

依恋和团体治疗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依恋和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一章 依恋理论及其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概论

依恋根源

早期依恋的终身影响

应对不理想照料的行为方式

依恋与成人关系

依恋与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连接依恋理论的桥梁

基于依恋理论的团体心理治疗的实施方法

依恋理论在各种团体治疗中的应用:我们的改变模式

将团体作为安全基地:团体依恋

结论

第二章 团体依恋和二元依恋风格的测量

成人团体依恋风格的测量

成人二元依恋风格的测量

测量成人二元依恋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团体和二元依恋测量的未来发展

结论

第三章 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中的依恋:实证研究结果

患者依恋风格对个体心理治疗过程的影响

依恋与治疗关系

患者依恋风格对团体心理治疗过程的影响

结论

第二部分 依恋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章 团体建设:筛选、分组和团体成员准备

筛选团体成员的必要性

基于依恋视角的成员筛选

团体治疗的入组配置:以依恋为指导

依恋与团体配置

依恋和团体准备

结论

第五章 团体治疗中促进安全型依恋的过程

共情性同调:促进心理表征的改变

促进心智化

促进洞察

促进核心情感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促进内化

促进团体凝聚力

结论

第六章 对专注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专注型成员与团体

对偏专注型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结论

第七章 对冷漠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偏冷漠型成员与团体

团体带领者的依恋风格与冷漠型团体成员

对偏冷漠型团体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结论

第八章 对恐惧型成员的团体治疗

恐惧型依恋与紊乱型依恋风格

偏恐惧型依恋与安静型边缘人格

偏恐惧型成员与团体

偏恐惧型成员的团体治疗目标

对偏恐惧型团体成员的团体—个体联合治疗

团体中的过早脱落与恐惧型依恋

结论

第九章 依恋与特殊群体:进食障碍、物质滥用和创伤

依恋与进食障碍

依恋与物质滥用

依恋与创伤

结论

第十章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族群多样性:依恋、种族和民族

二元依恋、团体依恋与种族—民族差异:实证研究及临床应用

依恋取向与西班牙和拉丁文化

依恋取向与非裔美国人文化

依恋取向与亚裔美国人文化

培养能胜任多元文化团体的带领者:应用依恋理论

结论

第十一章 依恋、丧失和团体心理治疗的终止

鲍尔比与丧失

急性哀伤与依恋

依恋和告别的挑战

依恋和治疗终止

结论

第十二章 深入临床病例研究:依恋理论和团体心理治疗

珍妮:为专注型的成员做入组准备

珍妮案例的经验教训

莫莉:当依恋导致破裂、脱落

莫莉案例的经验与教训

结论

后记 对依恋及团体治疗的结束语

对团体成员及其依恋的认识

对团体带领者及其依恋的认识

二元依恋与作为整体的团体:未来研究的启示

运用依恋促成治疗目标

团体治疗中的不安全型依恋的价值

团体依恋:另一个改变的途径

附录 团体治疗问卷—S

参考文献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作者[美] 谢里·L.马尔马罗什。

得书感谢您对《团体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电子书
加拿大心理学博士临床从业40年沉淀之作,每个人都有可塑性,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电子书
整合国外团体咨询的理论,结合作者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团体咨询理论和实践技术读本。
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电子书
关于创伤——遗忘、原谅、接纳、怨恨,哪个才是更好的选项?关于梦境——梦境如何体现了潜意识,投射了我们的心结?关于人际——互动中有哪些面向与动力去影响一段关系?关于亲密——是什么阻碍了长久、稳定、幸福的亲密关系?关于角色——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关于自由——追求自由或逃避自由,需要付出代价?关于孤独——孤独的解药,是回归内在还是发展关系?关于意义——非要做出什么贡献或成绩,人生才有意义?无论是谁,无论活在怎样的人生里,我们要面对这些相似的人生课题。于是,名叫“八仙”的小组,一起走过了十二周,十二个夜晚的彼此陪伴。当你处在安全的旁观位置,体验“八仙”的冒险与挣扎、勇气与领悟,自己内在的智慧会浮现出来。希望走出十二夜的你可以: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度,理解自己与他人所处的各种环境、组织,审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在人生每个阶段,拥有调整关系与自身位置的能力。故事从不仅仅是故事,问题也从不仅仅是问题。穿行其中,既是探索,亦是疗愈。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 电子书
国内心理学与教育领域10多位专家学者联袂推荐,包括发展心理学家、全国儿童发展追踪项目人陈会昌,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亲子作家李峥嵘等10多位业内人士。 并非单纯的教育类图书,而是从近年大家普遍认可的原生家庭、亲子、依恋的角度,来帮助新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毕业于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做亲子关系咨询的几年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父母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如何影响孩子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 情绪管理会给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气压”带来哪些影响? 父母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方式,会如何影响孩子的职业发展? 关系决定关系,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养技巧,《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帮大家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孩子。
意象对话心理学系列--意象对话心理治疗 电子书
介绍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专业学术与科普的著作,全面介绍意象对话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