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内容简介
三十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究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有哪些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力是什么?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黄忠敬的《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在全球与本土、集权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中探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寻找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强调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坚持以中国特色为主线、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学校变革为主体的“三主”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作者黄忠敬,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人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做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参加学术活动。研究领域是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论等。已经出版学术著作六部,在《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科规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多项科研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理论溯源
第一章 基础教育发展之路的全球视野
一、基础教育发展道路的全球视角
二、基础教育发展道路的共性与差异
三、影响基础教育发展道路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基础教育发展之路的研究范式
一、现代化范式
二、全球化范式
第三章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之路的分析框架
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政治特性
二、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转型特征
三、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三维”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 历史寻脉
第四章 全球—本土:政策引领之路
一、从“移植引进”到“中国特色”的探索
二、从“中国特色”到“走出去”战略
三、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全球—本土的“中国之路”
第五章 集权—分权:政府治理之路
一、从“集权”走向“分权”:政府间关系的变革发展轨迹
二、从“依附”走向“自主”: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演变历程
三、从“单一”走向“多元”: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
四、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中国经验
第六章 理论—实践:学校变革之路
一、从“联系实际(实践)”转向“走向实践”
二、从“面向实践的理论建构”走向“实践者的理论建构”
三、从“相互独立”到“双向建构”
四、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方式”
第三部分 实践探索 区域之路
第七章 基础教育发展的“公平之路”
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问题
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
四、案例分析:杭州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五、经验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基础教育发展的“质量之路”
一、从注重“知识评价”到注重“素养评价”
二、从“认知能力”的评价到“非认知能力”的评价
三、从“低阶思维”评价转向“高阶思维”评价
四、从传统的“纸笔测试”向“电子评价”转变
五、未来的行动建议
第九章 基础教育发展的“综合之路”
一、教育改革主体:从“政府主导”逐步发展为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参与”
二、教育的功能: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向“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路径:从单向推进向综合联动发展
第四部分 实践探索 学校之路
第十章 学校发展的“自主探索之路”
一、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成功教育”的产生
二、推广、转向、创新:“成功教育”的发展
三、注重规范,提倡个性:“成功教育”实践的特点
四、“成功教育”折射出的学校自主探索发展经验
第十一章 学校发展的“专家引领之路”
一、以推进课改为己任:政府主导下的示范性实验
二、立足自我更新:“新基础教育”研究引领下的系统变革
三、承担一校多区办学:以“新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整体转型
四、寻求更高层次的对话:“国际理解教育”的崭新尝试
五、专家引领下学校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十二章 学校发展的“中西融合之路”
一、为何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二、如何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三、何以支持中西融合的办学之路
四、中西融合之路的办学经验总结
第五部分 未来展望
第十三章 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二、哪些课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何种转型
第十四章 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展望
一、学会从“全球视角”看教育
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三、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四、未来之路:“三主”战略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是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忠敬。
得书感谢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