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反讽研究新视野:历史演变与对比研究

英汉反讽研究新视野:历史演变与对比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追溯了反讽在西方和中国的滥觞和演变发展过程。

内容简介

本研究聚焦和对比了英文反讽(irony)如何起源于希腊、发展为苏格拉底式反讽和语言修辞方式的历时演变,同时也梳理了肇端于虞舜《南风》之诗、滥觞于《春秋》的春秋笔法以及随文学艺术发展的汉语反讽文体的繁衍。同时对与反讽相近的常混淆的六对概念(讽、讽刺、反语、讽喻、暗讽、戏谑)进行了辨析,提出了反讽独有的语用特征。

最后,借助反讽搭建的桥梁,本研究将英国最早的一部叙事史诗《贝奥武普》(Beowulf)和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置于同框中进行对比,既呈现了地域相异的文学巨著在反讽使用时的异曲同工之妙,又阐释了主体建构、激活的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主题以及反讽的认知参照点的相异。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概念厘析与研究综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英汉反讽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 英汉反讽的滥觞和流变

第三章 英语反讽的流变与特征

第四章 汉语反讽的源变与特征

第三部分 英汉反讽的语篇建构及立场表达

第五章 英汉反讽的语篇建构

第六章 英汉反讽的立场表达

第四部分 英汉反讽语篇的个案分析

第七章 英汉反讽的建构与认知识解

第八章 Beowulf与《史记》之视角化反讽对比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汉反讽研究新视野:历史演变与对比研究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庆云。

得书感谢您对《英汉反讽研究新视野:历史演变与对比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移民、市场与社会:清代以来小江地域文化的演变(清水江研究丛书(第1辑)) 电子书
本书以乡村集市的建立为切入点,讨论小江地区的移民对区域社会的运行、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结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清末宣讲与演说研究 电子书
言语传播在清末的勃兴究竟具有怎样的媒介文化意义?透露了什么社会讯息?这些一直是传播史学界极少触碰的领域。本书聚焦清末的宣讲与演说活动,以清末社会变局为背景,探究言语传播兴盛之原因和这种媒介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在系统梳理清代宣讲与演说传播的内容、面貌、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透过这两种言语传播形式在清末剧烈变革的表象,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人际交往关系之变,进而探索传播媒介进化与社会结构、社会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
语言理论研究与应用 电子书
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揭示英汉空间思维的表现形式、概念表征空间性特征和信息组织的结构模式;厘清认知语义学理论中不同术语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各理论的整合;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