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角色语言”研究

汉语“角色语言”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你揭开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为了揭开汉语和角色的关系,笔者根据日本学者相关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汉语角色语言:第一、方言和角色;第二、中国传统的角色语言;第三、非语言行为(体态语)和角色;第四、非语言(体态语)成语和男女,好人坏人角色;第五、命名和角色;第六、网络上的角色语言现象;第七、我们探讨作为“角色语言”来源的小学语文课本。

作者简介

作者河崎深雪,日本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日语教育工作二十余年,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日本语性别语言学会评议员,日本语教育学会会员,日本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和日本社会言语科学学会会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引言

1.1 什么叫“角色语言”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范围

1.4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日本角色语言研究概况和汉语角色语言研究概况

2.1 日语研究方面

2.2 汉语“角色研究”和中国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汉语“角色语言”探讨——以中国方言电视剧为范本

3.1 日本角色语言和方言

3.2 角色语言和现实语言

3.3 汉语的角色语言模式

3.4 汉语影视剧中的角色语言和方言

3.5 角色和方言——语言态度调查

3.6 小结

第四章 汉语传统的“角色语言”

4.1 官腔

4.2 娘娘腔

4.3 学生腔(书生腔)和知识分子角色语言

第五章 角色语言和体态语

5.1 体态语(非语言行为)意识调查

5.2 体态语和角色

第六章 描写性体态语和行为角色

6.1 躯体和角色

6.2 动作和角色

第七章 命名行为和角色语言

7.1 汉语命名研究和特征

7.2 命名和角色

第八章 网络语言和话语角色

8.1 网名

8.2 话语角色

第九章 作为“角色语言”来源的小学课本与“语言资源”

9.1 语言资源

9.2 背景

9.3 理论和目的

9.4 调查结果

9.5 儿童角色语言

9.6 小结

第十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汉语“角色语言”研究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日] 河崎深雪。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角色语言”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论英汉语言和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七章构成,第二部分由十二篇经典研究文章组成。本书内容涉及翻译理论研究、语境与翻译、风格与翻译、惯用语与翻译、词语与翻译、术语与翻译、杂谈琐义等方面,适用于翻译工作者、任课教师、翻译学习者,对翻译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亦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现代汉语合偶词研究 电子书
为什么“伟大+改革”“实况+转播”这样的搭配协调自然,“伟大+改”“实况+播”这样的搭配却别扭不通?本书作者从语言学专业角度,为您剖析上述语法现象背后的奥秘。作者以1517个合偶词为基础,提出并论证合偶词必须“双+双”使用的四大动因,揭示轻动词述宾合偶、状中合偶、主谓合偶、定中合偶这四类合偶结构的韵律本质和语体本质,充分论证合偶词是韵律、语法和语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合
现代汉语形义错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第一章主要对形义错配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我的研究构想。第二章详细讨论“V-得”结构以及由其带来的形义错配现象。第三章继续讨论动补结构限制宾语现象,主要涉及V-V动结式的本质,V-V动结式限制宾语现象,以及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问题。第四章为具体操作,从韵律语法的视角探索“的”的本质以及形义错配的形成机制。第五章讨论宾语定化及相关结构的句法特点,揭示VO复杂动词的宾语是如何成
语言理论研究与应用 电子书
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揭示英汉空间思维的表现形式、概念表征空间性特征和信息组织的结构模式;厘清认知语义学理论中不同术语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各理论的整合;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补充。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构形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构形的主要作用则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但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