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修订版)

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修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解析洛克和卢梭两位哲学大师的教育哲学。

内容简介

教育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洛克的《教育思议》虽然篇幅不长,却直接统摄着自然法与人性构造的内在联系,旨在使一个不成熟的人能够被教育成为自然权利的真正拥有者,从而使他真正能够承载习俗、政治和宗教的完整秩序。

而从卢梭的大部头著作《爱弥儿》是对人的自由究竟能够如何实现的探求:即人从他的自然自由过渡到他的道德自由,进而真正获得作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的过程。

洛克和卢梭这两篇有关教育的文本,虽说讲的都只是孩子的事情,但关涉的是现代思想中的大问题。

本书尝试通过解读的方法来进入这两篇关键文本。这里所说的解读,就是以“读”带“解”,以“解”化“读”。

作者简介

作者渠敬东,1970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和哲学系,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性与教育》《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主编《涂尔干文集》(共10卷)、《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并译有《社会分工论》《启蒙辩证法》《图腾制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上篇 培育自由:洛克的教育哲学读解

引言

第1章 自由的困境

一 能动的白板:人的心智的基本结构

二 危机:主观抽象性的恶性膨胀

三 教育的意义

第2章 教育的形式及条件

一 习惯与风俗

二 对父母的畏惧和敬爱

三 自尊:并非虚荣的名誉之爱

四 模仿与榜样

五 兴趣与自由

六 体罚的合理性:驯服顽梗

七 小结

第3章 自由的品质

一 身体教育

二 道德教育

三 理智教育

结语 自然权利与理性自由人

下篇 自由的历程:卢梭《爱弥儿》解读

第1章 教育的自然基础:解读《爱弥儿》前三卷

一 科学与艺术何以败坏了人,败坏了公民?

二 moeurs是从哪里来的?

三 《爱弥儿》的用意

四 何谓道德教育?

五 如何为道德教育做准备?

六 再论道德教育的个人基础:由单纯而来的对真理的信仰

第2章 道德自由的旅程:解读《爱弥儿》后两卷

一 人的两次诞生

二 脆弱的幸福

三 作为良知的福音

四 快乐的教育

五 爱情的自然法

六 一个公民的游历

七 附录:奥德修斯的现代征程

参考文献

索引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一至十六辑书目]

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修订版)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渠敬东。

得书感谢您对《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0-3岁婴幼儿心理与教育 第3版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婴儿心理研究概况、婴儿心理发展基础理论和婴儿感知觉、动作、语言、思维、情绪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以及婴儿期常见的问题行为与心理障碍。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电子书
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又一力作。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