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了中西贯通视角下的新六艺教育与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兴发教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发四个教育原理,这四个教育原理构成本书的灵魂。

首先,社会转型必导致教育在刚性教育与柔性教育之间重新作出选择。乱世必重视“奖励耕战”之刚性教育。第二,有效的体育要么依赖于劳动要么依赖于运动。第三,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德育改革)总是立足于情理冲突并由此走向情理交融。第四,有效的知识学习(智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心物冲突并由此走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兴发教学。

作者简介

作者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家庭教育学。已出版学术专著8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部分 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1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目的

第1节 乱世与现实主义教育

第2节 太平世与浪漫主义教育

第3节 小康社会:走向刚柔相济的“新六艺”教育

第2章 自然法与教育改革

第1节 主奴之争与体育改革

第2节 情理冲突与德育改革

第3节 心物关系与智育改革

第3章 教育哲学的方法论

第1节 何谓“哲学研究法”

第2节 哲学视角与哲学范畴

第3节 哲学描述与哲学写作

第2部分 中国教育哲学

第4章 儒家的“四书五经”

第1节 《诗经》的情感教育

第2节 《尚书》的德主刑辅

第3节 《礼记》的“礼教”

第4节 《易经》的阴阳哲学

第5节 《春秋》的微言大义

第6节 《论语》的三成四德

第7节 《孟子》的义气

第8节 《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

第9节 《中庸》的劝学

第5章 墨道法的“道法自然”

第1节 墨家的功利主义

第2节 道家的“无为而治”

第3节 法家的法势术

第6章 从儒家到新儒家

第1节 孟荀之争

第2节 朱陆之争

第3节 古今之争

第3部分 西方教育哲学

第7章 古希腊罗马教育哲学

第1节 前苏格拉底哲学与智者哲学

第2节 苏格拉底学派

第3节 希腊化-罗马时代的自然法及其教育哲学

第8章 西方现代知识哲学及其教育哲学

第1节 经验论

第2节 先验论

第3节 超越论

第9章 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及其教育哲学

第1节 精英主义或自由主义

第2节 平民主义或民主主义

第3节 共和主义

后记

教育哲学是201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良华。

得书感谢您对《教育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哲学 电子书
本书由作者在厦大开设“历史哲学”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是我国第一本以”历史哲学”命名的学术著作。朱谦之在此书中不仅系统阐发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而且还运用历史哲学的理论方法来解析世界哲学的发展历程。与梁漱溟探寻东西哲学的不同发展路向有所不同,朱谦之则探寻东西哲学的共同发展路向。
艺术哲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永久原因和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电影哲学 电子书
《电影哲学:爱与神话》是欧文·辛格最后一部电影著作,延续了他长期对爱、对电影的哲学思考。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与古典哲学、精神分析、现象学,尤其是结构主义神话学等哲学思想开展对话,是美国哲学吸收、利用欧陆哲学的一次记录;另一方面从综合艺术的角度,比较分析各种艺术的美学特征,代表了早期跨媒介研究的尝试与成果。欧文将神话归为三类,即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理想神话,他结合电影史论,重点讨论其中的两性关系
儿童哲学 电子书
目前,儿童哲学在国内尚属新兴学科领域,但其所涉内容与知识面却甚为广阔。就国际范围内来看,对于儿童的认识也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才成为一个专业领域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1世纪的今天,对于儿童的研究更是迈向了一个全方位的里程碑阶段,但不论有多少门学科与科学围绕着“儿童”这一主题,其中的一个思考起点则是哲学。尤其对于一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极为需要系统掌握儿童哲学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智慧。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