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进行学术性探索,对于传统民俗在现当代社会中“再生产”的文化实践有独到的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进行学术性探索,尤其是试图透过对诸多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认识潜在于生活文化之中的意识、观念、价值等深层的意蕴,发现日常生活的时空秩序“文法”逻辑以及知识的结构,进而揭示世俗人生中的“意义”得以形成与建构的机制。

作者基于自身较为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实地调查资料展开专题性的论述,在动态地把握民众生活方式之变迁趋势的基础上,对于生活文化和传统民俗在现当代社会中“再生产”的文化实践及其相关策略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阐释。

作者简介

作者周星,陕西省丹凤县人,民族学博士。现任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博士课程指导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共同研究员等。主要著述有《史前史与考古学》(1992)、《民族学新论》(1992)、《民族政治学》(1993)、《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1998)等。199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奖励,2003年获中国民俗学会荣誉奖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编 日常的知识

“生”与“熟”:关于一组民俗分类范畴的思考

丽江草医与纳西民间的医药知识

四大门:中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宗教

作为民俗艺术遗产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人类学者如何看待民俗的艺术

人类学者的“知识”和访谈对象的“知识”

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点滴体会

第二编 生活的时空

关于“时间”的民俗与文化

谈谈当代中国节庆体系的整合与重构

汉民族的桥俗文化

阴宅的建筑仪式——以福建和冲绳的事例为中心

聚落形态与文化空间——以在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的民俗学调查为例

古村镇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再发现”

第三编 文化的实践

中山装·旗袍·新唐装——近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有关“民族服装”的社会文化实践

民俗、习惯法与法制:以凉山彝族社会的调查为例

“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及其他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的文化政策

后记

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星。

得书感谢您对《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田野民俗志.“跨文化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共分4个部分,内容包括:田野作业的学术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田野作业过程模式理论、田野作业的特殊技术训练、田野作业个案选例。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
天祝藏族民俗 电子书
天祝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华锐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本书对华锐藏区的形成、佛本文化的传播以及各种民俗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
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电子书
阿兰·邓迪斯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民俗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俗学基本理论方面确立民俗阐释为民俗研究的最终目标,积极推动民俗的语境研究,扩大了民俗的范围;他在民俗学研究方法上融汇历史-地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方法;他在民俗学研究实践上对具体民俗事象往往做出异于前人的独到阐释。他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的民俗学发展有启迪意义。本书即是对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的论述。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