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从列宁当时所处的政治与学术争论语境出发,展现了列宁的读书思路,探讨了列宁理解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思想进程中的重要逻辑转变和飞跃性认识的深层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回到马克思》之后另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的专著,也是国内第二版中文《列宁全集》问世后,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论著。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关于阅读批注、笔记性亚(似)文本研究的新的解读方式,即思想构境的理论。
面对核心解读文本——列宁“哲学笔记”中最重要的“伯尔尼笔记”,作者彻底摆脱传统原著研究中那种用教科书体系肢解式地反注经典文献的方式,力求从列宁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思路入手,依据文本重新建构列宁在自己“思想实验室”中不断变动的逻辑情境进程,特别是列宁在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读书过程里发生的多次重大思想转变。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
代表性论著有:《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的话
导言
一、列宁哲学思想的非同质性
二、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哲学笔记”文本的基本概况
四、“伯尔尼笔记”的文本结构
五、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中的林林总总
六、换一种思路想问题
七、“伯尔尼笔记”: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历史原像
上篇 走向哲学圣殿的列宁
第一章 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
一、青年列宁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
二、青年列宁与他的哲学老师普列汉诺夫
三、青年列宁读《神圣家族》
四、主体向度:青年列宁思想的最初变化
五、阶级意识与革命的能动性
第二章 列宁、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唯物主义
一、列宁首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理论的背景
二、拟文本:阅读批注及其解读方法
三、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批注
附文 物·关系·拜物教:一场被忘却的思想交锋——评1908年普列汉诺夫与波格丹诺夫的哲学论战
第三章 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
一、关于狄慈根哲学唯物主义的阅读
二、狄慈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同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第四章 列宁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初步了解
一、列宁阅读中的反常
二、关于莱伊《现代哲学》的批注
三、宽阔的哲学研究视域:西方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札记
第五章 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
一、自然界与宗教
二、唯物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第六章 俄国思想家:仍然是唯物主义
一、物质实体本体论: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批注
二、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七章 全面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卡尔·马克思》中的哲学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线索
第八章 列宁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的提要
一、辩证法:为什么会是黑格尔?
二、不懂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错
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下篇 “伯尔尼笔记”:站在哲学巨人肩上的列宁
第九章 列宁阅读黑格尔哲学的初始视界
一、列宁为什么要读黑格尔?
二、列宁初始阅读构架的三个支点
三、列宁真的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黑格尔吗?
四、从“费解”到思想火花的闪现
第十章 全新解读构架的突现与理论逻辑异轨
一、费解中的批判与肯定:阅读进程中的逻辑矛盾
二、列宁读书思路的革命性飞跃
三、突破性认识中的三个“要义”
第十一章 以实践为本质的唯物辩证法
一、列宁在阅读中理解辩证法思想的前期线索
二、实践辩证法: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新认识
三、实践:绘制客观世界图景
附文 一个被删除的文本存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历史概念——德波林《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一文的解读
第十二章 同一的逻辑学、认识论和主观辩证法在客观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
一、“三者一致”与黑格尔的哲学思路
二、认识论与逻辑学“二者一致”的发现
三、实践辩证法:“三者一致”的唯一基点
第十三章 去圣化:列宁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十六要素”
一、文本结构的逻辑分析
二、“十六要素”中的辩证法和认识论思想
三、一个评论
第十四章 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总结
一、在哲学史中确认实践辩证法
二、重要的读书小结与心得
三、“谈谈辩证法”:列宁学习辩证法的主要收获
附录一 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
附录二 列宁“伯尔尼笔记”的意义——《列宁文稿》第9卷序言
附录三 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弗·涅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的便条往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是200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一兵。
得书感谢您对《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