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分析唐君毅哲学,展现道德理想主义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同情的理解与理性的批导,对唐君毅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既对唐氏哲学的中心观念“心之本体”作出了通透的阐释,又逐层从道德的哲学、文化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层面进行了梳理,从而多角度地呈现了唐氏哲学的特点。 唐君毅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哲学家。他在贯通理性与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基础上,重建了道德理想主义哲学;同时,他的哲学思想又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桥梁。如果说哲学是对精神的认识,它应该有创造的精神体验,应该创造性地把握对象并超越对象,追求对存在进行道德上的改善,那么,唐君毅哲学无疑很好地体现了哲学思维的这种价值取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再版自序:重温河流般的哲思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

第一章 精神空间的开拓——唐君毅哲学导论

一、体验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二、从生命里流出的哲思

(一)原始性情的昭露

(二)立心立命的思考

(三)花果飘零的悲情

(四)生命苦痛的体验

(五)理想主义的绝唱

三、唐氏的哲学思考方式与方法

四、唐君毅哲学特点的检视

第二章 生命之真的追寻——唐君毅心本体论

一、唐君毅心本体论的发生

二、本体追寻方式

三、“心之本体”透视

(一)内部之自己,即是我心之本体

(二)心之本体应是恒常的、真实的

(三)心之本体是至善的、完满的

(四)心之本体即世界之主宰

(五)心之本体的无限渗贯于有限

(六)心之本体是充内形外的精神实在

(七)合“心”与“生”为性及“性道一元”

四、心通九境论阐要

(一)心与境相涵相摄,互为感通

(二)“生命之真实存在”的意义

(三)主体与超越

(四)理想由理性综合而成并植根于人的性情

五、唐君毅心本体论批导

第三章 人生意义的体验——唐君毅人生道德哲学

一、人生之本在心

二、人生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

三、人生智慧在童心

四、人为万物之灵

五、人生与道德

(一)现实自我的超越

(二)一念之陷溺的克服

第四章 道德自我的展开——唐君毅人文精神论(上)

一、唐君毅人文精神论的缘起

二、唐君毅人文思想阐要

(一)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

(二)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或创造

(三)文化是道德理性的分殊表现

(四)文化的地位及其兴衰皆依于“本心”

(五)人的存在与民族文化不可分

第五章 中西文化的融合——唐君毅人文精神论(下)

一、中西人文精神的比较、会通与重建

(一)中西文化比较的价值标准

(二)人类精神之行程:人文—超人文—人文

(三)中西文化精神的根本对照:人文与超人文、非人文

(四)中西文化的精神病痛

(五)中西文化的融合之道

二、人文与科学

(一)科学:价值和限制

(二)科学置于人文之下而非置于人文之上

三、人文与宗教

(一)宗教是天人之际之一种文化

(二)人文包涵宗教,亦依赖宗教

(三)科学与宗教的整合

四、唐君毅人文思想批导

第六章 内在超越的把握——唐君毅的宗教哲学

一、哲学、道德与宗教

(一)哲学与宗教

(二)道德与宗教

(三)建构“哲学、道德与宗教”关系的意义

二、宗教意识论

(一)宗教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意识

(二)宗教意识的十种形态

(三)宗教意识与其他文化意识间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三、比较宗教论

(一)基督教、佛教、回教、道教特点之比较

(二)消融各种宗教冲突的可能性

(三)儒学的宗教性与“一心通九境”的判教法

四、唐君毅宗教哲学的意义

附录一 唐君毅学术编年

附录二 唐君毅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一)唐君毅哲学思想研究的历史与概况

(二)关于唐氏的学派归属与历史定位

(三)关于唐君毅的哲学是否为泛道德主义哲学

(四)关于唐君毅对中西印哲学的综摄

(五)关于唐君毅与其他现代新儒家的联系与区别

(六)关于唐氏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七)关于唐君毅论中西传统文化

(八)唐氏的反批评

附录三 唐君毅研究文献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一、原著部分

二、唐君毅哲学思想研究文献

三、其他参考文献

词条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是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单波。

得书感谢您对《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爱的勇气:阿德勒的幸福哲学 电子书
一本教你如何解决恋爱和婚姻问题的书。
个体赋能:终身成长的九项修炼 电子书
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需要极强的适应力才能生存。作为企业最具活力和能动性的部分,员工同样面临诸多考验。为什么有的员工面对变化如鱼得水,有的则束手无措?能力差异。在任何环境下,能力都是生存的保障。本书从员工需要具备的认知力、适应力、执行力、沟通力、专注力、创新力、学习力、担当力、领导力9种能力出发,提供提升路径,总结赋能方法,帮助员工打造终身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儒学近代之境.励耘史学文丛 电子书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据,从探讨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入手,分阶段考察其代表性著作和思想流变,重点论述章太炎儒学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第一,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太炎的儒学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的关系;第二,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他对儒家思想的创造性阐释;第三,从政治史角度论证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与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关系。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