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

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分析唐君毅文化哲学对中国哲学研究的促进和借鉴。

内容简介

在目前的文化哲学研究中,“文化哲学”概念的多样性和研究范围的“泛化”成为限制文化哲学学科建构的关键因素。而强调哲学研究的“纯化”和“哲理化”,以西方的哲学范式来主导哲学研究,又导致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争。

唐君毅关注哲学的整体性,深入到中国历史文化实际,从生活哲学的层面,从生命理念的层面,从社会关怀、人文关怀的层面来促进中国哲学研究,不仅是对中国哲学“合法化”的回应,也是促进中国哲学创作的源泉。

唐君毅文化哲学中关于文化理想、人文精神的阐释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哲学建设的一种借鉴,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建设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系等,推进我们从理论层面继续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路径,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升中国文化建设的品质。

作者简介

作者张倩,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精神价值的哲学追寻

前言

第一章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双重路向

第一节 唐君毅哲学的中心观念及其发展

一 道德自我

二 道德理性

三 心灵

第二节 唐君毅对“文化”的两种界定

一 文化是道德理性的表现

二 文化是人文化成的过程

三 整合文化的两重含义

第三节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两重向度

一 以“通”解释“哲学”

二 哲学与文化哲学的沟通与分殊

三 哲学层面的批判向度

四 落脚文化的重构向度

第二章 特殊文化生态下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 人当是人

一 为人之学的大义

二 以人文学术支撑为人之学

第二节 中国人当是中国人

一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

二 中国人文精神的传承

第三节 现代世界的中国人

一 接纳文化变迁

二 仁心的全面拓展

第三章 “气”的文化哲学意蕴

第一节 “气”的多重含义与功能

一 “气”与“心”“理”关系的理论准备

二 唐君毅以“流行的存在”释“气”

三 “心灵为体,精神为用”之证成

第二节 “仁”与“气”的关联

一 “仁道”的整体规模

二 “气”表达“仁”的历程含义

第三节 历程视域下的“仁义礼智”

一 人对于自己的期待

二 德性架构的展开

三 流行历程中的普遍化表达

第四章 “理主乎气”的文化根源论

第一节 “理”是次序条贯

一 “理”的思想史线索与含义

二 “六理”的分判与融通

第二节 “文理”的总持义与分别义

一 从“文理”中见礼的贯通与差异

二 “文理”的汉代表达及其隐退

第三节 “性理”对“文理”总持义的深化

一 “性理”即“生生之理”

二 “性理”主“气”的两种思路

三 “生生之理”贯穿“气”之流行

第四节 “事理”对“性理”和“文理”的转化

一 “事理”发展“文理”之分别义

二 “事理”彰显“性理”的总持义

三 “事理”细化理气关系的说明

四 “物”与“事”的分离

第五章 “知理践理原于心”的文化动力论

第一节 以“自觉力”解释“心”

一 “自觉力”的客观性与超越性

二 “意味”深化“自觉力”的纯粹超越性

三 “善”与“乐”的动力功能

第二节 “文理”契于“统类心”的初步说明

一 “统类心”的主要内容

二 “统类心”的价值意识是文理的根据

三 “统类心”的形成即“文理”的自觉

四 荀子“统类心”缺乏超越的反省

第三节 整合孟子和荀子深化文理与心的关联

一 孟子“德性心”之证立

二 《中庸》以“合道之德性心”综合孟荀

三 《礼记》对礼乐根于性情论的综合说明

第四节 “性理”本于心的总结证明

一 “虚明不昧心”整合“德性心”与“统类心”

二 “虚灵不昧心”是“性理”统摄的根据

第六章 构建“心通九境”的心学体系

第一节 “心与理一”的心学基调

一 “心与理一”沟通朱陆之辨

二 “良知”是心与理会通合一

三 “致良知”呈现心与理一

第二节 “心通九境”论中的“心灵”构建

一 与熊十力“本心论”的契合

二 “心灵”的三向、三观与九境

三 “感通”活动中的心境相依

第三节 如实知的扩展与真实行的贯通

第七章 儒学客观向度的展开

第一节 沟通传统心性论与西方理想主义

一 拓展陆九渊的“皇极”思路

二 以心性论统摄客观精神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国家的现代形态

一 社会组织的文化功能

二 友道在共同体中的拓展

三 国家的道德意义

第三节 科学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一 对科学的理解

二 科学的必要性

三 科学的局限性

第八章 会通中西文化的思想张力和理论困境

第一节 时代性纠结

一 对“超法治”的追求

二 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新道德建设

第二节 复杂现代性视野中的整体思考

一 反思西方现代文化的个性与普遍化

二 中西文化各自“返本开新”

结语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生命力

第一节 以文化哲学确立人的整体性研究

第二节 以文化哲学彰显中国哲学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倩。

得书感谢您对《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7)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杜威探究型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威的逻辑理论,探讨杜威早期的逻辑思想和后期逻辑思想的关联。
中华德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关系的高度深入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文化”资源。
胡适文化观研究 电子书
胡适的整个思想体系宏大而庞杂,其文化观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胡适文化观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将散落于文献中有关文化观的只言片语采摘出来,更不是生硬胡乱地编造与罗织。本书从文化观的视角,重新诠释与爬梳胡适的理论观点,型构出胡适文化观范式;并选择胡适所参与的主要文化论战进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统展示胡适文化观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