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英华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博雅英华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本书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

内容简介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融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作者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作者简介

  陈来,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氏、中华朱子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种。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 有我与无我

二 戒慎与和乐

三 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 心与理

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1.定理与至善

2.道德法则与道德对象

3.心与礼

4.心外无理

5.主宰、知觉、条理

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第三章 心与物

一 心与意

二 意与事

三 心与物

四 心物同体

第四章 心与性

一 未发与已发

二 心之本体

1.至善者心之本体

2.心之本体即是天理

3.诚是心之本体

4.知是心之本体

5.乐是心之本体

6.定是心之本体

7.恶者失其本体

三 心与性

1.心之本体即是性

2.心即性

3.性、天、命

4.性与气

5.性之善恶

第五章 知与行

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1.知行本体

2.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知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5.知之真笃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6.未有学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学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1.知行合一的宗旨

2.对知行合一的批评

3.致良知与知行合

4.知行合一的工夫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一 《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二 诚意

三 格物与格心

四 格物之辩

1.与湛甘泉论格物

2.与罗整庵释格物

3.与顾东桥辩格物

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二 良知

1.良知即是非之心

2.良知与意念

3.良知与独知

4.良知是谓圣

5.良知即天理

6.良知与明德

7.良知与自慊

三 致良知

1.致良知之至极义

2.致良知之实行义

3.良知与见闻

四 从格物到致知

……

第八章 有与无

第九章 境界

第十章 工夫

第十一章 结语

第十二章 附考

附录 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阳明年表要略

征引书目

索引

后记

博雅英华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是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来。

得书感谢您对《博雅英华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
匠心 追寻逝去的工匠精神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工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绘制了人生蓝图,规划了人生目标,教给了人们奋斗的方法。同时劝诫人们,要像工匠那样,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耐得了寂寞,经得了诱惑,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力求细节上的完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心扑在工作上。执着坚守,不断精进,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