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商周时期城市研究:起源、分布、形态与功能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以商周时期的城市作为主体研究对象,整合了相关的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以“长时段”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基础,对商周时期城市的起源、分布、形态与功能的演变进行了分专题研究。中国早期城市的源起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交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商周城市形态的四大主体要素中,城墙等防御设施是城市的基础,政治性建筑固然位于城市形态的核心位置,但手工业作坊遗址与市场则越来越成为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形态上越来越占据显著位置。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目录

绪论

一 从长时段角度研究商周城市的意义

二 旧有研究成果述评

三 本书研究主旨、理论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商以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交换中心与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

第二节 龙山时代城址形态与功能的多元化及其地域差异

第三节 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特征

第二章 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与选址原则

第一节 商周城市分布格局地域特征的宏观考察

第二节 商周城市选址原则的微观探索

第三章 商周城市主体形态的结构性演变

第一节 商周城市防御设施的形态演变

第二节 商周城市政治性建筑的结构性演变

第三节 集团化分工与商周城市手工业场所的演变

第四节 经济交换与商周城市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第五节 先秦城市主体形态演变的整合分析

第四章 商周城市的功能特征及其演变简析

第一节 集聚整合——商周城市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制度变革——商周城市功能的典型特征

结语

一 经济与地理因素在先秦城市起源过程中的表现

二 地理结构在商周城市中的长时段特征

三 商周城市形态的结构性演变特征

四 商周城市功能的结构性演变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是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鑫。

得书感谢您对《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电子书
本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从大野泽到梁山泊:公元12世纪末以前一个黄河下游湖泊的演变史 电子书
以现代历史地理学方法,对“大野泽-梁山泊”在公元12世纪末之前的演迁史进行研究。
我的情结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傅志寰同志的求学之路、社会经历、管理实践和记忆随想。
西藏的阿里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北线“无人区”;西藏的风格;去日土,看岩画;古格怀古;神山和圣湖等。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