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行政区划史

金代行政区划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金代行政区划研究新视角:重点研究政区的分合沿革过程,钩沉索隐丰富资料。

内容简介

金代行政区划史是一个具有相当难度的研究课题。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宽了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对金初疆域和政区的形成,金初特殊政区,即伪齐乃至伪楚的疆界,金初行政区划的形成与辽、宋的关系,本书都作了探讨。又如对金代路州县等行政区划的研究,以往都集中在相对成型和稳定的中期,而本书第二编以皇统二年、正隆二年、大定二十九年、泰和八年四个断面为基点,重点研究金代政区的分合沿革过程,反应了行政区划的动态变化。以往的政区研究以路一级为主。本书第三编专门对金代州县一级行政区划的沿革变化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搜集金石资料,利用考古成果,钩沉索隐,不仅大致弄清了已有州县的沿革,还对已省废的州军作了清理。猛安谋克制以往是作为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一种政治制度和军事组织来研究的,而本书将之与政区研究结合起来,对猛安谋克的分布区域,猛安谋克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深化了以往的研究。本书还注意将金代政区的划分与宋代等作比较,拓宽了视野。本书制作了多种地图和表格,使研究成果一目了然。本书卷首还附有珍贵的遗址遗物照片,图文并茂,增加了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李昌宪,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宋代政治史、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与宋代古籍整理工作,已发表的论著有《五代削藩制置初探》《宋代文官贴职制度》《也谈北宋转运司治所》《宋代四川的帅司路》《宋代将兵驻地考述》《宋代安抚使考》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编 金代的疆域和地方行政体制、行政区划

第一章 金代的疆域

第一节 金代东部和北部的疆界

第二节 金蒙疆界

第三节 金丽疆界

第四节 金宋疆界

第五节 金夏疆界

第二章 金代前期的路制与路级政区

第一节 辽代的八计司路

第二节 金初在原辽地的七转运司路

第三节 金初在原辽地的军事路

第四节 金初在原宋地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三章 金代前期的特殊政区

第一节 伪齐国的疆域与政区

第二节 金代前期在汉地的元帅府、枢密院、行台

第四章 海陵王天德三年以后金代的路制

第一节 总管府路

第二节 转运司路

第三节 提刑司路、按察司路

第四节 统军司路

第五章 金代的京府州县司

第一节 金代的府制

第二节 金代的州制

第三节 金代县的等级

第四节 金代京府州县等级制的作用

第五节 金代后期的准县级政区——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

第六章 金代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 金建国前在内地的孛堇制和国初内地的万户路

第二节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

第三节 金代北疆三路——西北路、西南路与东北路

第七章 金末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编 金代各断代年限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章 皇统二年(1142)的州县

第一节 上京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一、路六、县四

第二节 咸州路 领节镇三、刺郡六、县十二

第三节 东京路 府二,领节镇六、观察一、防御二、刺郡五、城一、路一、县二十四

第四节 中京路 府二,领节度六、观察二、刺郡十、县三十三

第五节 北京路 府一,领节镇四、刺郡一、都统司一、县十一

第六节 西京路 府一,领节镇七、刺郡五、县三十二

第七节 燕京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五、县二十八

第八节 汴京路 府三,领节镇二、防御六、刺郡七、军一、县一百五

第九节 河北东路 府一,领节镇三、防御一、刺郡八、军一、县二十五

第十节 河北西路 府一,领节镇三、防御三、刺郡四、县五十三

第十一节 山东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五、军二、县四十九

第十二节 山东西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四、刺郡三、军二、县四十四

第十三节 大名府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县三十六

第十四节 河东北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三、军六、县三十三

第十五节 河东南路 府一,领节镇三、防御二、刺郡六、县六十六

第十六节 京兆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四、县五十五

第十七节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二、军二、县十四

第十八节 庆原路 府二,领节镇一、刺郡三、县十九

第十九节 熙秦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二、刺郡四、军二、县十一

第二章 正隆二年(1157)的州县

第一节 会宁府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一、路六、县七

第二节 咸平府路 府二,领节镇一、刺郡一、县十四

第三节 东京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二、城一、路一、县十八

第四节 北京路 府二,领节镇四、刺郡二、县二十六

第五节 临潢府路 府一,领刺郡一、县四

第六节 西京路 府二,领节镇六、刺郡五、县三十二

第七节 中都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十、军一、县三十七

第八节 南京路 府三,领节镇二、防御六、刺郡八、军一、县一百六

第九节 河北东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五、县二十八

第十节 河北西路 府一,领节镇三、防御三、刺郡四、县五十四

第十一节 山东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五、军二、县四十九

第十二节 山东西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四、刺郡二、军二、县四十一

第十三节 大名府路 府一,领刺郡三、县十九

第十四节 河东北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三、军六、县三十四

第十五节 河东南路 府二,领节镇三、防御一、刺郡六、县六十五

第十六节 京兆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五、县五十三

第十七节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二、军二、县十四

第十八节 庆原路 府二,领节镇一、刺郡二、县十五

第十九节 熙秦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三、刺郡四、军二、县十三

第三章 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州县

第一节 上京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一、路五、县七

第二节 咸平府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一、县十三

第三节 东京路 府二,领节镇三、刺郡三、路一、县二十二

第四节 北京路 府二,领节镇三、刺郡二、县二十五

第五节 临潢府路 府一,领刺郡一、县四

第六节 西京路 府一,领节镇七、刺郡六、县三十六

第七节 中都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十、县四十八

第八节 南京路 府三,领节镇二、防御八、刺郡八、县一百九

第九节 河北东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五、县二十九

第十节 河北西路 府一,领节镇三、防御三、刺郡四、县五十六

第十一节 山东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七、县五十

第十二节 山东西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四、县三十四

第十三节 大名府路 府一,领刺郡四、县二十一

第十四节 河东北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九、县三十八

第十五节 河东南路 府二、领节镇三、防御一、刺郡六、县六十五

第十六节 京兆府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三十六

第十七节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县十七

第十八节 庆原路 府一,领节镇二、刺郡三、县十九

第十九节 凤翔路 府二,领防御二、刺郡二、县三十三

第二十节 临洮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十三

第四章 泰和八年(1208)的州县

第一节 上京路 府一,领节镇二、刺郡一、路四、县六

第二节 咸平府路 府一,领刺郡一、县九

第三节 东京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五、路一、县十七

第四节 北京路 府三,领节镇五、刺郡二、县三十五

第五节 临潢府路 府一,领节镇二、刺郡一、县九

第六节 西京路 府一,领节镇七、刺郡八、县四十一

第七节 中都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九、县四十八

第八节 南京路 府三,领节镇三、防御七、刺郡九、县一百五

第九节 河北东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五、县三十

第十节 河北西路 府三,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五、县六十

第十一节 山东东路 府二,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七、县五十二

第十二节 山东西路 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二、刺郡五、县三十七

第十三节 大名府路 府一,领刺郡三、县十九

第十四节 河东北路 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九、县三十八

第十五节 河东南路 府二,领节镇三、防御一、刺郡六、县六十五

第十六节 京兆府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三十六

第十七节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县十七

第十八节 庆原路 府一,领节镇二、刺郡三、县十九

第十九节 凤翔路 府二,领防御二、刺郡二、县三十四

第二十节 临洮路 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十五

第三编 金代州县的沿革

第一章 上京路州县的沿革

第二章 咸平府路州县的沿革

第三章 东京路州县的沿革

第四章 北京路州县的沿革

第五章 临潢府路州县的沿革

第六章 西京路州县的沿革

第七章 中都路州县的沿革

第八章 南京路州县的沿革

第九章 河北东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章 河北西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一章 山东东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二章 山东西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三章 大名府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四章 河东北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五章 河东南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六章 京兆府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七章 凤翔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八章 鄜延路州县的沿革

第十九章 庆原路州县的沿革

第二十章 临洮路州县的沿革

第二十一章 省废州、军、路

第一节 上京路

第二节 咸州咸平府路

第三节 东京路

第四节 北京路

第五节 临潢府路

第六节 西京路

第七节 中都路

第八节 南京路

第九节 河东北路

第十节 山东西路

附录一 金代路州府级政区沿革表

附录二 金代猛安谋克分布表

附录三 金代疆域政区图

参考文献

金代行政区划史是201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昌宪。

得书感谢您对《金代行政区划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史林探径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在读“活书”过程中撰写的一些作品。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宋史演义 电子书
《蔡东藩;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秦、汉、唐、宋、明、清,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芥子国按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前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