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

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金代儒学在文献翻译、礼制文献、三教合一、儒学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时代特色进行审视、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四川大学儒藏编撰体系,分三个历史时期对金代儒学文献进行专门梳理,对金末元初的儒学人物、事迹、思想进行归纳,对金代赵秉文、王若虚、李纯甫的儒学思想及文献作专门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杨珩,四川成都人,1983年6月生。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代文献。201 1年7月至今,任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讲师。2013年5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从事“少数民族儒释道三教关系史”方面博士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序

绪论

第一章 金代儒学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金代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代的文治政策

一、对儒学的尊崇

二、科举取士

三、兴办教育

四、儒士的任用

五、重视传统文献的整理、刊刻与收藏

第三节 金代儒学的远祖近宗

一、先秦至隋唐时期儒学及文献简况

二、两宋儒学及文献概况

第四节 辽、宋、西夏和金代的佛、道二教

一、辽代佛、道文化基础

二、两宋佛、道文化基础

三、西夏佛、道文化基础

四、金代佛教、道教思想与文化概况

第二章 “借才异代”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异代儒士”的来源

第二节 辽、宋儒士的政绩

第三节 “借才异代”时期的儒学文献概况

第四节 “借才异代”时期儒学文献的特点

第三章 制度化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文治”政策下的儒学文化繁荣

第二节 制度化时期儒学文献概况

第三节 传世儒论单篇文献的思想倾向

第四节 制度化时期的儒学文献特点

第四章 学术化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国势衰微与学术高潮

第二节 赵秉文及其儒学著述

一、赵秉文的生平

二、赵秉文的儒学著述

三、赵秉文的儒学思想分析

四、赵秉文的学术地位

第三节 王若虚及其儒学文献

一、王若虚的生平

二、王若虚的儒学著述

三、王若虚的儒学思想分析

四、王若虚的学术评价

第四节 李纯甫及其《鸣道集说》

一、李纯甫的生平

二、李纯甫的儒学著述

三、李纯甫《鸣道集说》的写作缘由、版刻及版本

四、李纯甫《鸣道集说》中的哲学思想

五、关于李纯甫及其《鸣道集说》的评价

第五节 本时期其他作者及儒学文献

第五章 金末遗儒与儒学传承

第六章 金代儒学的时代特色——从现代学术视角进行的审视

第一节 金代儒学的“拿来主义”——兼论金儒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

一、“拿来主义”与金代儒学

二、金代儒学“拿来主义”的内容

三、金代儒学“拿来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 兼收并蓄的金代礼制——以《大金集礼》为例

一、金代礼仪的创制

二、金代礼制对唐宋礼仪的继承

三、金代礼制对辽代礼仪的继承

四、兼收并蓄的金代礼制

第三节 三教合一的凸显:兼论金代儒学与佛、道关系

第四节 儒学文化在金地域内的传播——兼论儒学文化的北传

一、从教育体系的扩展看儒学文化在女真民族地域内的传承

二、从进士的地域分布看儒学文化的传承

三、从民间书坊业的发展看儒学文化的传播

四、论传统儒学的北传

第五节 儒学教化在女真部族中的推广——以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为例

一、汉文文献翻译的背景及条件

二、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

三、金汉文文献翻译的时代特点

四、金代汉文文献翻译的政治效益

五、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节 金代儒学与其他学术文化的积极互动

一、金代儒学与金代文学

二、金代儒学与金代史学

三、金代儒学与金代医学

四、金代儒学与金代建筑雕塑

结语

附录一 金代儒学文献考录

儒经类(经注、经解、经说类)

儒论类

一、专著

二、单篇文献

儒史类

一、专著

二、单篇文献

官方刊刻经学专著

女真文译著

附录二 近三十年来金代儒学相关学术研究信息

专著

论文类

其他主要参考文献(古籍)

后记

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是2014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珩。

得书感谢您对《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探古求今说儒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提纲挈领看儒学》《不废江河万古流》《少正卯之死》《打假何须烧店》《孝经今释》《打开门的钥匙》《国风何曾再流行》《千秋功过董仲舒》《管窥孔子》《不要给神仙戴错了帽子》等10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古为今用的视角审视传统儒学的精华内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儒学近代之境.励耘史学文丛 电子书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据,从探讨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入手,分阶段考察其代表性著作和思想流变,重点论述章太炎儒学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第一,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太炎的儒学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的关系;第二,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他对儒家思想的创造性阐释;第三,从政治史角度论证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与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关系。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海外华人宗教文书个案的系统深入解读,探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具体机制问题。书中在系统梳理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间的德教紫系文献的基础上,从“仪式专家·仪式·文献”三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全面考察新马华人教派德教紫系由创立、建构到传播、演化的过程,进而着重分析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特别是乩文集的形成与传播机制,讨论新马德教紫系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承华人文化的具体机制。
吕祖谦文献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通过对吕祖谦文献学撰述的仔细梳理、文本细读,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和《大事记》为中心,归纳义例,申明宗旨,对其文献学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归纳提炼其文献学思想,并揭明其在文献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特别注意考察吕祖谦文献之学与宋代学术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展现吕祖谦文献学的丰富成果、突出成就,以及在宋代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