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研究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清帝国民间宗教治理及实际成效探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列入2016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本书从政治、法律、文化、行政管理、经济等方面,考察了大清帝国对民间宗教的预防、民间宗教惩治与官员治理民间宗教行政问责制度,并对该制度的实际成效进行了的评议。

作者简介

作者周向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于中国法律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一章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概述

第一节 清代民间宗教的蔓延与危害

一 侵害人身权利

二 侵犯财产权利

三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四 危害政权安全

第二节 中国历代治理民间宗教的法律制度概述

一 历代惩治民间宗教的罪名与立法

二 历代预防民间宗教的行政措施与立法

第二章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的法律规范设计

第一节 《大清律例》“礼律”门下民间宗教治罪的规范

一 顺治时期禁止师巫邪术的特别规定

二 雍正时期传习罗教专条

三 乾隆时期的删订

四 嘉庆时期的重大修改

第二节 《大清律例》“刑律”门下民间宗教治罪的规范

一 谋反大逆罪名下的邪教治罪规范

二 “造妖书妖言”罪下的民间宗教治罪规范

第三节 惩治民间宗教之其他规范设计

一 刺字之刑

二 广泛株连

三 不适用恤刑

第四节 清末修律治理民间宗教法律规范的变化

第五节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立法背后的理念与原则

一 立法之指导思想与理念

二 立法之原则

小结

第三章 清代预防民间宗教的对策

第一节 清除民间宗教产生和蔓延的土壤

一 经济对策

二 文化对策

第二节 加强基层社会的控制

一 清代保甲制度的演变

二 清代强化保甲与民间宗教治理

三 保甲制度的功能评价

第三节 宗教对策

一 实行严格的宗教政策

二 禁止民间私自沟通神灵的活动

第四节 加强对民间宗教场所和易发人群的管理

一 改造与捣毁民间宗教场所

二 收缴和焚毁民间宗教经卷

三 加强对易发人群的监管

小结

第四章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中的职官奖惩制度

一 明确官员查禁民间宗教之职责

二 渎职与失察民间宗教官员之处分制度

三 官员讳匿民间宗教行为之处分

四 查禁民间宗教中职官的奖励与宽免

小结

第五章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的实际面相

第一节 清代治理民间宗教的历史轨迹

一 顺治时期:从利用到打击

二 康雍时期:依法惩治,宽严相济

三 乾隆时期:穷追严究,严刑重惩

四 嘉庆时期:先宽后严,变本加厉

五 晚清时期:承续乾嘉,重典治理

第二节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的实践与问题

一 君主与民间宗教治理

二 官僚阶层与民间宗教治理

三 民众与民间宗教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 清代治理民间宗教机制的特点

(一)禁治民间宗教的动力主要源于国家

(二)措施细密,制度完备

(三)重刑惩罚,惩防结合,综合治理

(四)官民参与,群防群治

二 清代治理民间宗教机制的局限

(一)以堵为主,重堵轻疏

(二)概念认定模糊,操作困难

(三)法律制度与民俗习惯冲突,削弱了法律的权威与效力

(四)没有治理民间宗教的全国性的统一机构和专门机构

参考文献

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向阳。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民间宗教治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
沙县民间风俗 电子书
本书力图准确记述具有沙县特色的民风民俗,分为社会风尚、人生礼仪、传统节日、生活习俗、信仰习俗等板块。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电子书
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认识中国历史。
清代名臣李光地 电子书
李光地是清代著名政治人物。作为清初名相,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在平息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治理水患、澄清吏治、奖掖学术、发展教育、选拔人才等实际事功方面,特别是在为清政府奠定思想统治的重心方面,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对康熙时代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考察了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系统梳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政绩,并对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进行客观
宗教与历史(第八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