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史料·方法

文本·史料·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文学创新方法、研究历史史料、学术与学人的研究等方面。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本与方法”主要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本细读中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具有方法论的借鉴意义;第二部分“史料与问题”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在触摸大量民国报刊史料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试图得出富有价值的结论;第三部分“学人与学术”主要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学人及其学术研究,并置于学科史的背景中加以观照,不但对于学科建设而且对于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文本与方法

一 “白日梦”中的自尊与自怜

二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反讽

三 故乡的失落与交流的阻隔

四 文言白话之争下的文化隐喻

五 《社戏》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六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语链

七 叙事传统的颠覆和诗骚传统的回归

(一)叙事视角

(二)情调模式

八 新感觉派小说叙事艺术论

(一)叙述视角:人物视角的主观化叙述及视角的灵活多变

(二)叙事时空:大幅度跳跃与交错

(三)叙事结构:心理—情绪的结构模式

九 论晚清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全知叙事模式的突破

(二)传统叙事结构的超越

十 风俗美学:历史文化的民俗还原

(一)历史风云的展现与描摹

(二)宋代民俗的还原与烘托

(三)主体情感的介入和投射

十一 是控诉,还是忏悔?

(一)小说的叙述策略:历史记忆如何可能?

(二)历史中的人性:道德救赎何以实现?

十二 乡村的发现与乡土空间的建构

(一)乡村风俗的发现与乡村空间的建构

(二)方言土语与乡土文化地理的展示

第二部分 史料与问题

一 跨学科研究的史料问题

(一)“方法热”的回顾与反思

(二)跨学科的史料问题

(三)寻求突破的尝试

二 问题与视野

三 徘徊于史实与虚构之间

四 《无望村的馆主》的版本问题

五 1917—192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引进

六 1917—1927: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崛起

(一)白话自由诗理论的探讨

(二)“格律诗派”的诗学主张

(三)“纯诗”理论的探索

七 1917—1927:现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初步确立

(一)周作人:“自己园地”的“趣味说”

(二)沈雁冰:“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批评原则

(三)成仿吾:从“表现说”到“社会—审美”的“反省的批评”

(四)梁实秋:执着于“常态人性”标准的新人文主义批评

八 在研究方法的更新中拓展与深化

(一)京派的界定

(二)京派小说研究的多向度开掘

(三)研究方法的拓展与深化

(四)研究中呈现的问题

九 京派小说诗学研究论纲

(一)作为小说研究的“诗学”范畴

(二)京派小说诗学体系的建构

十 阿左林作品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一)阿左林及其作品的译介与传播

(二)阿左林的接受与认同

(三)阿左林作品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共鸣

十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与特征

(一)晚清的文学与语言革新运动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第三部分 学人与学术

一 从文学史研究到学术史创构

(一)学术勇气与实证功底: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

(二)宏阔视野与理性史观:个人独著现代文学史

(三)科学精神与学术史整理:文学编纂史和文学研究史的写作

(四)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精心打造学术研究经典

二 从史料的发掘整理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立

(一)《鲁迅与河南》:报刊研究的开辟先路之作

(二)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到开辟学术研究的“自己的园地”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创建与确立

三 从文本阐释到理论建构

(一)文学批评与文本解读

(二)理性思辨与理论建构

(三)文化阐释与空间拓展

四 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历史的总结与现代小说语言美学的宏伟建构

(一)文学语言的分类学与百年小说语言史的描画

(二)跨越学科边界与现代小说美学的多维透视

(三)“体验”的理论原创性与精细的语言文本分析的有机统一

五 历史,该如何叙述?

(一)客观史料与问题意识

(二)学术意义与当代启示

六 为学科奠基发掘史料

七 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及其限度

八 新文学建构中民间资源的探寻

(一)歌谣研究与新文学建设

(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三)现代性视野中的儿童文学

九 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与民间文学思想体系的宏大建构

(一)贯通古今,视野宏阔

(二)文献丰富,资料翔实

(三)跨越学科,引领前沿

十 史料的发掘与学术空间的拓展

十一 扎实的文献功夫与明确的问题意识

十二 文学报刊研究与文学史阐释空间的开创

(一)意识形态与文学创作的渗透

(二)文学报刊与文学史的阐释

(三)触摸历史与文学史记忆的打捞

十三 问题意识与考辨功夫的融会

附录 师门求学琐记

后记

文本·史料·方法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进才。

得书感谢您对《文本·史料·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毕淑敏专集:提醒幸福 电子书
适读人群 :7-10岁   1.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提醒幸福(毕淑敏专集)(经典彩绘本)》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专集之一。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共20册,包含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7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集。他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2. 青少年读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萧红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小说前附有导语,每章前还附有导读,旨在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作家作品的影响、成就等。   3. 全新经典彩绘本。本书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饶有趣味、轻松的阅读氛围里,品味大师的文学经典和精神魅力。装帧设计恢弘大气,颇具收藏价值。{simg}//img30.360buyimg.com/vc/jfs/t991/314/304285477/115281/adcd1d55/5514fb8bN143b0f39.jpg{eimg}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
前方的路 电子书
本书为阮一峰博客文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世界。书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作者对打动自己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字进行摘录,并且在思考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