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深意

文学的深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

内容简介

当代文学需要真正具有深度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应该是有温度、有深意的。文学与内在生命和时代现场如何发生关系,是作者谢有顺真正关注的问题。在书中,作者对当代文学的总体进程与写作转向进行了分析,亦有对当代知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的作品的局部探讨,更有对学术名家批评方法的新论,可谓“当代文学面面观”。

作者谢有顺说,“写作变革的大方向应该是道德勇气的确立和理想信念的重铸,写作的最终成果是创造人格、更新生命。有必要重申,人格仍然是最重要的写作力量。”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格力量的辉光。

本书置身文学现场思考文学创作与批评,分文学的召唤、个体的凝视、小说的目光、批评的伦理四个部分,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文学批评等诸多文体,全面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世纪文学的鲜活灵动和利弊得失。

作者秉持“文学与生命互证”的价值立场,看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格张力,视野开阔而深邃,行文清醒而警觉。在他的笔下,文学事关现实、语言、想象力、技巧,更事关主体、心灵、人格和边界,因而他的文学评论是可读可感、可思可想的,更是有温度有态度、有能量有生命的。

作者简介

作者谢有顺,福建长汀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文学的召唤

文体也是作家思想的呈现

存在一种令人愉悦的“文学性”吗?

召唤一种新的现代小说

肯定中国当代文学也需勇气

文学写作中的南与北

谈谈“新南方文学”的文化地理

二 个体的凝视

思想着的自我

感觉的象征世界

“写一切”的雄心及其实现方式

阿来的写作及其超越性跋涉

灵光消逝年代的文学讲述

对自我与世界的双重确证

三 小说的目光

思想与生活的离合

从苦难中眺望

日常生活令人惊骇的一面

受难者的精神启悟

从声音出发的写作

终归是无处安身

四 批评的伦理

孙绍振的思想核仁

成为一个创造者

现代学术视野里的陈晓明

对人心和智慧的警觉

批评如何立心

他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如何批评,怎样说话?

人格仍然是最重要的写作力量(代后记)

文学的深意是202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有顺。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的深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长江文学艺术的春天 电子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历届艺术节的有关文件,含通知、领导讲话及第六届艺术节资料;第二部分是一批回忆文章。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 电子书
中国天文学课程的开拓者、南开大学苏宜教授力作,用上百幅绚烂的天文图像,带你遨游深邃的宇宙。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电子书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