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之学

在野之学: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著名乡村研究学者贺雪峰教授系统总结华中乡土学派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中国学术方法上的深刻反思,振聋发聩。

内容简介

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饱和经验”,来培养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从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而不再把中国作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试验场。

本书从乡村问题入手,对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的整体定位与具体方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从属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学术体系,既不立足于中国社会本身的问题,也无法为中国社会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方法上则属于从学术到实践又回到学术的“小循环”。

作者主张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回应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和挑战;在方法上采用从实践到学术再回到实践的“大循环”。

同时作者还主张改变中国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经典阅读和饱和经验为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模式。只有形成具有新理念的学术研究群体,中国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作者简介

作者贺雪峰,长江学者,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乡村基层民主和乡村建设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知识在于解放思维

第一编 学术方法

饱和经验法

论经验质感

社会科学研究与饱和经验训练

华中村治研究中的机制研究

大循环:经验的本体性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

第二编 学术立场

建立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提纲

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主体性

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关于中国经验研究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中文发表

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

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

第三编 学生培养

大学文科教育的关键在于解放学生

关于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两个不等式

研究生培养中的集体读书与集体调研

饱和经验与正向学习法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

本科社会实践课是一门硬课

社会科学研究生要读经典

附录 我与《新乡土中国》

后记

在野之学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贺雪峰。

得书感谢您对《在野之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找回家庭:农村代际合作与老年精神健康(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电子书
一部探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与家庭关系的作品。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田野中国) 电子书
乡村民营企业的兴起对乡村秩序有哪些冲击和影响,乡村的秩序如何重建?
中国新社会阶层: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实证分析 电子书
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中国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测量和政策(社会质量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从四个层面详细论述我国社会质量状况和水平。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电子书
基于对北京等地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数据,重点探讨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