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六辑)

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六辑):第26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二十六辑。

内容简介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辑刊,是国内第一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辑刊。

以5G步入商用为标志,中国已从互联网的“上半场”——信息科技时代,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数字科技时代,本辑《新媒体与社会》解读5G时代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本辑特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展开风险传播、舆论引导、危机应对等多维层面的思考。

本辑“学术沙龙”“个案研究”汲取了最新学界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则对2019年网络流行语状况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编者谢耘耕,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

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

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卷首语

互联网下半场:5G时代公共舆论场的挑战与治理

5G时代数字传播理论与机制研究

5G技术、“灰色区域”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5G时代文化产业演变新场景前瞻

身体、空间与城市:5G时代智能城市的媒介化重构

5G技术:新闻生产变革与路径优化

5G背景下传媒产业发展的冷思考:基于PDM模型的分析

重大疫情中主流新媒体风险传播表征与风险放大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参照群体效应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引导策略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疫情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情境里信息公开培育公共信任的路径分析

战“疫”时期新媒体运行的法治慎思

有意而为的面子威胁行为:对“硬核”防疫标语的治理学解读

“无影灯”下的“双重真实”:影像谣言的传播理路与治理逻辑

智能媒体辟谣行动框架研究

公共事件与社会情绪共振机制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数据治理体系的创新路径探究

重大危机舆论场的话语融合与主流引领

网络环境下公众建立信息信任的心理基础

短视频传播中的土味文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之本

双向互嵌:嵌入性视角下的媒体中央厨房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应急管理的挑战与媒体策略

构建舆论治理共同体的若干思考

网络舆论传播环境下政策议题形成的参与者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感知效果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虚拟偶像景观研究

嬗变与再造:被微信重构的土家村民社会关系

2019年度网络流行语研究分析报告

《新媒体与社会》集刊征稿启事

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六辑)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谢耘耕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媒体与社会(第二十六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5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九篇文章。《久违的实践研究: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是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专文,对国际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系列宣言》则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和背景说明。讨论“助人自助”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文章比较系统和深入;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文章,是对在新领域进行的专业实践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总结;介绍国际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专业督导)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法律与伦理(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六期。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六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