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历史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里涉及的不是头脑中可以被测试或者可以被灌输的历史知识,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所提供的各种经历。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记忆中的历史”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

本书探讨的不是头脑中可以被测试或者可以被灌输的历史知识,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对历史的消费。因此本书更倾向于民族志学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代际、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2006年和2007年的各种历史流行市场中种类繁多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编辑推荐语】

在德国的记忆研究中,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夫妇的成果可谓记忆理论的柱石。扬•阿斯曼提出了文化记忆这个概念,第一次把记忆这个原本只用于个人的、生理学上的现象,拓展到了文化现象之上。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传统”“传承”等概念的褊狭,又去除了“集体记忆”概念中的模糊性,甫一出现就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在阿莱达•阿斯曼这里,文化记忆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又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在阿斯曼看来,历史与记忆犹如磁石的两极,历史是抽象的立足于超越个体的研究过程,执着于主观的记忆是饱含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体回想,围绕二者的张力关系有待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而文化记忆理论所关注的领域是回忆的缘起,能成为主观经验和科学的客观化的历史的媒介。可以说,《记忆中的历史》(Geschichte imGedächtnis)正是阿斯曼实践其文化记忆理论的众多个案中的一个典型。

《记忆中的历史》选择了“代际”、“锁链”、“公共建筑”、“博物馆和媒体”四个角度,对被记忆、被呈现的历史进行了探讨,最后作为总结,探讨了国家与记忆的关系。历史将以何种方式进入记忆,哪些部分能够进入,仍待商榷。

【名人&媒体推荐语】

《记忆中的历史》让人有一种掩卷后的“沉重”感……看似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则讨论了战后德国人如何面对内在化的纳粹历史的大问题。……虽然,战后纳粹的历史业已翻过一页,但以记忆的方式沉潜于德国人——个体、世代、家庭、公共领域之中,并且影响到德国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阿斯曼认为这是一种罪责意识作用的结果,她谨慎地使用了加问号的“心灵创伤”(Trauma)一词。

——孙江(著名历史学者,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简介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英美文学系荣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英语文学和记忆研究领域著述颇丰。近年主要从事德国“二战”后的记忆问题,文学与社会中的代际关系,以及记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她与扬·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贝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译版序 不可回避的过去 ——阿莱达·阿斯曼及其《记忆中的历史》

序言

前言

开端: 德国历史有多漫长或是多短暂?

作为进步的历史——作为记忆的历史

波赫尔的新民族/国家历史的理想

记忆文化的三个维度

被体现的历史:几代人的动力

一代人——“水砖”

“四五年代”

谢尔斯基的“怀疑的一代”肖像

关于“怀疑的一代”和“六八年代”的衔接

“战争”一代的告别:公众的历史课

“六八年代”的告别:一代人的身份和时代剧变

年代手册:20世纪中七代人的概览

结语

家庭记忆中的历史:世界历史的私人通道

开端与结束,断裂与延续

从父亲文学到家庭小说

达格马尔·雷奥帕特:《战争之后》

斯蒂芬·瓦克维茨:《看不见的国度》

结语

公共空间中的历史: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建筑

重建与新家园

波恩:临都的博物化

柏林:羊皮纸城市

新中心的争夺战

重建与复建

作为民族象征的普鲁士

关于柏林城市宫的大讨论

结语

被展演的历史:博物馆和媒体

展览及博物馆

历史展示的三种基本形式:叙述、展览、展演

物件的魅力

历史展演

(好莱坞)电影中的德国历史

历史的舞台:关于历史地点的展演

边界城市黑尔姆斯特市的“无边界”项目

展望: 国家的重现

参考文献

记忆中的历史是2017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

得书感谢您对《记忆中的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释蔡元培与北大:记忆史的视角 电子书
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 电子书
解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发掘历史的文化趣味,重现《史记》的世界。
德意志人 电子书
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记忆与传承:消失于古村落记忆里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踏上寻根之旅,走近那些渐行渐远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