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即便遭遇不幸,我们依然可以感到被安慰、被支持,甚至精力充沛、生气勃勃。

内容简介

以往人们认为,哀伤应该被视为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遵循一种自然的轨迹逐渐获得疗愈。然而,我们应对自身或所爱之人离世的方式不一定总是自然的。

本书作者鼓励人们在遭遇丧失之后,通过不断打磨、润色两个人关系当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细节来帮助生者缓解丧亲所带来的痛苦。书中内容充满智慧,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运用虚拟语气开展的对话,重新建立了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关联,可以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和解脱的体验。

本书不但在论证上精细微妙,而且实践时简便易行,能够帮助咨询师和处于丧失阴影笼罩下的人们开启有智慧的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中找到逝者生命中的美好和活力,也让他们自己的生活更加丰盈。

作者简介

作者罗琳·海德克(Lorraine Hedtke),社会工作硕士,注册临床社工,心理学博士。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咨询心理学教授,兼任美国后现代陶斯学院研究员,并在世界各地讲授死亡与哀伤相关的培训课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探寻哀伤之美

第2章 这个时代太现实

第3章 回塑

第4章 成为丧亲者

第5章 抢救被遮蔽的意义

第6章 有关死亡的权力关系

第7章 弹性的时间

第8章 拥抱脆弱:达摩克利斯的礼物

第9章 重新点燃希望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是202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美] 罗琳·海德克。

得书感谢您对《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根植于人民的艺术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力群速写的部分作品。作品时间范围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1世纪最初的十年,内容包含《鲁迅先生遗容》、一大批四十年代延安时期的速写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到90年代的作品,展示那个欣欣向荣时代缩影。这些作品,是作者一生的记录,是他艺术创作之源,也是珍贵的表现当时社会历史形象的纪实。作者力群,中国版画第一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1966年,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杂志
艺术家的难关 电子书
本书收录作者1926年主要发表在《晨报副刊》的八篇文艺美学文章,包括《艺术家的难关》《诗与历史》《戏剧与道德的进化》《戏剧与雕刻》《中国绘画之派别及其变迁》《民众的艺术》等。
用Cubase轻松制作你的短视频音乐 电子书
本书共分14章,按照旅行、摄影、自拍、美食、穿搭、情感、节日、宠物、户外、跳舞、好物分享、兴趣爱好、生活碎片与城市生活这14个不同的短视频分类标签进行讲解。
玩转艺术的“科学家” 电子书
艺术与科学的活动在本质上或许是相通的,因为二者皆需要用想象力观察世界,并能够欣赏到其蕴藏的自然之美。
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电子书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150余年间,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一方面着重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介绍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