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疗愈

哀伤疗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科普的角度,用高度浓缩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失去挚亲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

人为什么会哀伤?哀伤是一种病吗?哀伤的风险是什么?哀伤是抑郁症吗?如何缓解哀伤?如何帮助哀伤者?本书从科普的角度,通过三部分内容、41个问题及其解答,用简练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本书还提供了哀伤疾病评估量表,有助于哀伤者和关怀者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

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深刻地认识哀伤,学习和了解哀伤疗愈的方法,从而帮助自己及他人从哀伤之痛中坚定地站立起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新宪,哀伤咨询师,对西方近代哀伤理论和干预以及在中国的本土化有深入研究,曾多次为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师、社工人员、志愿者等提供哀伤疗愈培训、讲座及大型网上公开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特聘研究员,我国唯一哀伤疗愈主题网站“哀伤疗愈家园”的主要发起人与赞助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部分 认识哀伤

01 人为什么会哀伤?

丧失与哀伤

心理学的解释

哀伤是爱

02 为什么告别仪式极为重要?

葬礼有助于哀伤疗愈

仪式的多元化

03 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哀伤的五种反应

04 丧亲哀伤会成为疾病吗?

延长哀伤障碍诊断

05 如何适应丧亲后的变化?

整合性哀伤

延长哀伤障碍

06 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哀伤致病?

外在风险因素

内在风险因素

07 哀伤是不是抑郁症?

08 哀伤是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什么是PTSD?

哀伤反应和PTSD的区别

相应的建议

09 为什么每个人的哀伤如此不同?

对哀伤常见的误解

哀伤具有极强的个性化

10 回避触碰伤口有助于哀伤疗愈吗?

如何回避是关键

11 丧亲后表现出麻木是不是病了?

麻木是一种缓冲

为何会有麻木反应

正确对待哀伤麻木

12 如何在哀伤中不忘善待自己?

如何善待自己

13 丧亲之痛,男女有别吗?

男女哀伤,反应不同

男性也有权“软弱”

14 哀伤之旅有没有终点站?

哀伤没有终点站

15 儿童会不会哀伤?

儿童的哀伤反应

年龄与哀伤

第二部分 应对哀伤

16 如何应对创伤性哀伤?

创伤性哀伤

如何应对创伤性哀伤

给关怀者的建议

17 如何应对他人对您的不理解?

新的世界

如何面对高墙?

18 如何调整愤怒情绪?

为什么哀伤使人容易愤怒

愤怒的消极因素

哈佛医学院的建议

19 如何应对孤独?

自身因素

外在因素

孤独有害健康

寻求社会的帮助

从认知的陷阱中攀爬出来

用行动去改变生活、适应生活

20 如何应对自卑感?

丧亲与自卑

克服自卑,重建自信

21 如何应对愧疚感?

丧亲者的六种常见愧疚

愧疚感的负面影响

挣脱愧疚的锁链

关怀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如何应对焦虑?

为什么哀伤会使人焦虑

哀伤中的焦虑症状

如何缓解焦虑

23 该不该在急性哀伤期作重大决定?

重大决定何时做?

24 如何安置逝者遗物?

处理遗物的方法

25 比较谁的哀伤更痛是一种安慰吗?

苦比苦,苦更苦

26 如何在哀伤中保护婚姻?

哀伤的“自私”是一种无奈

沟通是关键

27 什么方法有助于缓解哀伤之痛?

28 重返职场需要注意什么?

重返职场的益处

重返职场可能面临的压力

重返职场的建议

29 如何疏解儿童哀伤?

哀伤儿童需要帮助

30 为什么要警惕“周年纪念日”?

哀伤没有时间表

做好情绪反复的准备

31 如何与已故亲人保持健康的持续性联结?

“持续性联结”的提出

有益于哀伤疗愈的持续性联结

32 为什么“同质互助”有助于哀伤疗愈?

同质互助

33 如何应对亲人临终前的预期性哀伤?

预期性哀伤

如何应对预期性哀伤

34 如何在创伤中成长?

“意义疗法”核心

意义是什么

35 丧亲者如何保持睡眠质量?

失眠的主要症状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CBT-I认知疗法

CBT-I行为疗法

安眠药的使用

36 什么食物有助于哀伤疗愈?

有助于抗抑郁的食物

37 运动能缓解哀伤吗?

运动的益处

避免不适当的运动

坚持运动的技巧

第三部分 抚慰哀伤

38 什么关怀话是适合说的?

不妥当的安慰话语

适当的安慰话语

39 什么关怀事是适合做的?

不适当的“帮助”

适当的帮助

40 为什么要警惕“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的基本知识

职业倦怠

替代性创伤

同情满意与同情疲劳模型

“同情疲劳”的负面影响

同情疲劳的应对策略

41 “五阶段论”的问题在哪里?

五阶段论中的“五个阶段”

五阶段论的问题

附录一 哀伤词汇简释

附录二 哀伤研究回顾

附录三 哀伤评估量表

附录四 推荐书籍、网站及公众号

参考文献

哀伤疗愈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新宪。

得书感谢您对《哀伤疗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催眠术教程(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
一本全方位、系统化,翔实而科学地介绍催眠术的教科书。
共情式疗愈:用爱打造轻松的人际关系 电子书
揭示人际关系带来痛苦的根本原因,10大共情疗法打破童年创伤阴霾。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向你介绍催眠治疗术的全过程。
自我催眠:抑郁者自助操作手册(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
本书提供了一套以自我催眠为核心技术,供抑郁者自助疗愈的问题解决方案。
自我催眠术:心理亚健康解决方案(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