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以民事诉讼制度生成的逻辑为主题,从发生学角度分析了民事诉讼制度生成的逻辑基础。
内容简介
《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共分八章。
第一章为程序法导论。历史、政治、文化所表征的真实中国,在不断形塑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司法实践。第二章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民事诉讼研究必然要求从制度转换到精神。第三章为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生成考。第四章为程序自由。遵循自由主义传统,民事诉讼应优先保障程序自由,程序责任以程序自由为前提。第五章为程序民主。程序三民主义是指程序民有、程序民治、程序民享。第六章为程序人性化。人性尊严作为现代价值理念,是靠前法和各国宪法通行原则,它可以防止形式法治的谬误。第七章为程序正义。程序正义在我国运行经历了启蒙、兴起、转化、式微和衰退五个阶段。第八章为司法裁判。个案分析表明,我国法院以判决的证成性代替判决的正当性。
作者简介
作者熊云辉,江西临川人,200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诉讼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诉讼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台湾政治大学研修和访问。
2004年-2011年,任教于井冈山大学,担任法学教研室主任。现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从事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的教学和研究,在《现代法学》《法律方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民事诉讼法修正研究——以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修改为中心》专著一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PREFACE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程序法导论
第一节 发现真实的中国与诉讼
一、何谓中国
二、何谓中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 寻求何种程序法
一、民事司法的逻辑起点:三界论
1.神界
2.人界
3.自然界
二、民事诉讼发展的路径:三阶段论
1.从恣意到非人格化
2.从非人格化到得意忘形
三、几点结论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精神
第一节 我国去精神化的民事诉讼研究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精神何以重要?
二、我国民事诉讼去精神化研究的表征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精神之要义
一、精神之界定
二、从制度到精神
三、民事诉讼法的精神
(一)民事诉讼法精神的域外考察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及其转换
四、民事诉讼法律人的精神
(一)人文精神
(二)民事诉讼思维转换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精神研究的意义、思路和目标
一、民事诉讼法精神研究的意义
二、民事诉讼法精神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一)民事诉讼法精神研究的思路
(二)民事诉讼法精神研究的目标
第三章 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生成考
第一节 法国民事诉讼制度生成考
一、法国简史
(一)法兰西王国建立前(古代到公元987年卡佩王朝建立)
(二)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卡佩王朝到1790年法国大革命)
(三)现代民主宪政时代(法国大革命至今)
(四)小结
二、法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
(一)1667年《民事诉讼程序敕令》
(二)1806年拿破仑民事诉讼法典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修改
(四)1976年《新民事诉讼法典》
(五)2007年修正民事诉讼法典
(六)法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新趋势:国际化
三、法国民事诉讼法的内容
(一)民事司法机构
(二)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三)适用不同的国家司法机构的特殊规则
四、总结
第二节 德国民事诉讼制度生成考
一、德国简史
(一)第一帝国:产生现代精神
(二)第二帝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三)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异化
(四)现代德国:分裂与统一
二、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一)德国民事诉讼法的起源
(二)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
(三)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重大修改及评价
三、总结
第三节 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生成考
一、英国简史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5世纪中叶~1066年)
(二)普通法时期
(三)普通法改革时期
(四)几点总结
二、英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一)神权社会下的民事诉讼程序
(二)君权和社会共治时的民事诉讼程序
(三)宪政议会社会时民事诉讼程序
三、总结
第四章 程序自由
第一节 程序自由之原理
一、自由主义传统之论说
(一)古典自由主义
(二)现代自由主义
二、程序自由
(一)程序自由之内容
(二)程序自由在民事诉讼的体现
三、程序责任
(一)自由与责任
(二)程序自由与程序责任
第二节 法官判断自由与司法责任
一、司法责任的一般原理
二、《司法责任意见》的内容
三、《司法责任意见》的评析
四、几点建议
第三节 举证自由和举证责任
一、德国法上举证责任及在我国的演变
(一)德国法上举证责任
(二)举证责任在我国的演变
二、中国法上举证责任之陷阱与检讨
(一)行为举证责任立法的陷阱
(二)我国举证责任理论之检讨
(三)证明标准的主体:当事人还是法院?
三、举证责任之逆反:举证自由
(一)程序自由要求举证自由
(二)举证自由先于举证责任
(三)法院有保障当事人自由举证的义务
四、几点结论
第四节 论责任主义民事诉讼
第五章 程序民主
第一节 民主要义
一、民主的内涵
二、从民本到民主
三、从民主到宪政民主
第二节 程序民主
一、程序“三民主义”
二、程序民主的表现
1.民主的法官
2.民主的程序
3.民主的裁判
三、程序民主的例外
(一)损害数额之酌定
(二)法官独任制
(三)法官不能获得心证,依职权调查证据
第六章 程序人性化
第一节 人性尊严理论
一、人性尊严实定化:从理论概念到法律概念
二、人性尊严的内涵
三、人性尊严的中国化
1.我国台湾地区“大法官”的人性尊严观
2.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李震山教授的人性尊严观
3.我国大陆人性尊严论
第二节 人性尊严程序化
一、人性尊严程序化的必要性
二、人性尊严程序化的路径
1.理念转变:从国家主权转变为国民主权
2.民事诉讼去政治化
3.民事诉讼法律人的精神重建
4.建立温暖而人性的司法
第七章 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运行分析 ——以民事诉讼为对象
第一节 程序正义运行的考察
一、程序正义在美国的运行
1.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2.吉迪恩案
3.米兰达案
二、程序正义在我国的运行
(一)启蒙
(二)兴起
(三)转化
(四)式微
(五)衰退
第二节 程序正义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宏观方面:权力结构的制约
二、中观层面:制定法的因素
三、微观层面:法官
第三节 程序正义运行结构的优化
一、逻辑起点:现代性
二、优化程序正义运行的外部结构,确立宪政民主制
三、优化程序正义运行的内部结构,确立主体间性的真实观
第四节 通过证据实现正义
一、一元论
二、二元论
三、相对论
第八章 司法裁判
第一节 大案的判决模式
一、大案的界定
(一)从实证的角度
(二)从法律的角度
二、大案的意义
(一)大案的法律意义
(二)大案的社会意义
三、寻求大案的判决模式
(一)判决模式理论的考察
(二)实践中的大案判决模式
(三)大案判决模式的构建
第二节 突袭性裁判
一、裁判的过程
二、突袭性裁判
三、突袭性裁判的防止
第三节 判决的正当性与证成性——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的个案为对象
一、基本案情
二、判决的逻辑与评析
(一)判决的逻辑
(二)评析
三、判决的背后
(一)三种利益:国家利益、当事人利益、律师利益
(二)两种逻辑:政治逻辑和法律逻辑
(三)一种法律观:法律实用主义
第四节 历史、心灵与事实裁判——以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为根据
一、事实裁判的历史类型
二、自由心证在事实裁判的落实
(一)从《历史的观念》看柯林武德的历史理论
(二)柯氏历史理论在事实裁判的应用
三、历史思维下的真实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是2017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熊云辉。
得书感谢您对《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