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处于古代女性创作首个高峰期的明末清初才女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清代知识女性“超佚前代、数逾三千”的繁荣景象,已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女作家文献的整理,个案、群体与地域研究的展开,还是女性文学与文化专题的探讨,都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相关研究正从浮面走向纵深,逐渐向更加具体,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

处在转折期的明末清初,是清代乃至整个古代史上个女性创作的高峰,著有别集的女作家数百人,女性诗文总集至少有四十余部,这一阶段产生的各种复杂文学现象,在古代女性文学史也具有开风气的意义,但还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吴琳,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绪论

一 文学空间释义

二 相关学术成果回顾

(一)民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 “空间”转向与女性研究的新方向

(一)从时间到空间:文学场景探原

(二)闺阁内外: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一章 传统构建与现时观念

第一节 女性通代型总集刊刻与古代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

一 通代型女性总集编纂概览

二 仙俗杂陈的历代女性选本

三 古代女性文学传统的形塑

第二节 当代型总集编纂与明末清初女性文学格局的形成

一 当代型女性总集编纂概览

二 综合性总集中的女性位置

三 青楼与闺秀的并峙与混融

四 诗媛八名家、四大才女家族及其他

五 女性名家争议与清初诗坛风会

第二章 两性互动与空间融合

第一节 清初闺秀与文人的交游网络及文学互动

一 两性文学交往的时代背景

二 文学媒介与交游网络的形成

三 两性互动与女性作品的经典化

四 两性情感认同与文学观念的传递

第二节 集会、结社与闺阁之外的社交空间

一 清初闺秀与文人社集考述

二 西湖“不系园”社交圈

三 如皋“水绘园”唱和

四 山阴“同秋社”

第三节 风景与人事:“湖舫诗会”的文学对话

一 创作现场及相关人物概述

二 湖舫诗会的多重话语维度

三 空间书写、话语融合与情感认同

四 “不系园”中的女性意涵———钱谦益《留题湖舫》解读

第三章 性别跨越与身份拓展

第一节 闺隐:身份选择与价值认同

一 “女逸民”:知识女性的自我身份意识

二 隐逸实践与女性身份空间的拓展

三 闺与隐:女性角色的常态与新变

第二节 “女遗民”:政治立场的自我书写

一 遗民文献与遗民叙事中的女性

二 从家到国:女性角色的延伸

三 “青山自属女遗民”:遗民情境的呈现

四 大节与人情:生存空间的界定

第三节 性别跨越与“非女子之本色”

一 “非女子之本色”

二 “男性化”之多重面向

三 侠女、英雄、逸士:刘淑的自我形象指涉

四 王端淑的“拟男”角色诗

第四章 历史记忆与空间想象

第一节 闺阁之外的女性地景

一 女性足迹的拓展

二 女性历史的发掘

第二节 随宦女眷的怀古之旅

一 怀古:宦海忧思的寄托

二 都城:亡国记忆的召唤

三 人与地:心灵映射与成长

第三节 “桃源”理想的现实重构

一 “避秦”:问津桃源

二 “桃源”:诗意栖居

第四节 神游深宫的闺秀“宫词”

一 借景与移情:宫廷情境的构造

二 “大香奁”与“大竹枝”:宫廷特质的弱化

第五章 闺阁:文学生活与“女子之本色”的重塑

第一节 一门风雅:家庭内部的文学活动

一 吴江叶氏“午梦堂”

二 杭州“寓林”与“蕉园”

三 山阴祁氏“寓山”

四 桐城方氏“清芬阁”

第二节 “以文史代织纴”:闺阁写作与妇德规范

一 德、言、容、工与文学生活

二 父、夫、子与母教传统

第三节 女子作闺音:闺阁本色的重塑

一 “林下风”兼“闺房秀”

二 “天地灵秀钟女子”

三 《男洛神赋》、《赠药编》与闺情诗的视角转变

余论

主要征引书目

一 古今著述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二 学位论文

三 期刊论文

后记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琳。

得书感谢您对《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居里夫人 科学界最伟大的女性 电子书
本传记由睿智的童年、少女时代、留学生涯、攀登科学高峰、伟大的女科学家五部分构成,涵盖了智慧的女孩、督学的临检、姐姐之死、没有母亲的家等具体内容。
宋代隐士居士文化与文学 电子书
宋代的隐士和居士利用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主要从文化、审美的维度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实践,他们创造了富有生命激情和审美意趣的文化艺术成果,其中,政治、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的内涵异常丰富,称得上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书的上编为专题论述,是从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角度探讨宋代隐士和居士的文化与文学。下编为宋代隐士、居士的叙录,收录隐士570人、居士291人,对每位都撰写小传并注明其主
从省城到城市:近代广州土地产权与城市空间变迁 电子书
展示广州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下从“省城”到“城市”的景观变迁和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