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美学研究

人类学美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探讨了人类学美学发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学艺术经验、国外典籍文献、中国文物遗存、文学人类学作品阐释与审美分析、民俗学与民族学文学事象等五个方面,系统探讨了人类学美学发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美的本义起源于原始宗教羊生殖崇拜的观点;指出我国目前审美人类学应重点研究族群文化审美及表现形式;在探究中国上古艺术右旋律、回首律、拆半律等审美法式基础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与“美”的关系的理论,建构文物考古美学;并给出了文学人类学的新的学科定义;“文学人类学”应把人类学事象与文学活动的交融促生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规律形式的作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倡导回归“本体论的文学人类学”。

作者简介

作者王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其他

第一章 审美人类学与艺术经验

第一节 审美人类学与族群文化的美学内涵

第二节 从东巴经文看纳西人审美意识

第三节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

第四节 中国史前彩陶纹“右旋律”及其演衍

第五节 战国前文物纹饰与“拆半律”

第六节 战国前青铜器、玉器造型纹饰“回首律”

第二章 国外典籍文献与文化人类学

第一节 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与中国风俗

第二节 弗雷泽的《金枝》与中国民间巫术

第三节 印度教及佛教文化中的性别喻码

第四节 《五十奥义书》人类学事象琐记

第五节 国外诗歌中猫头鹰不祥与中国背景

第六节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俗信事象述要

第七节 《古兰经》《旧约》笔札

第三章 中国文物遗存的人类学解说

第一节 良渚“神徽”羽冠与人类学中的“羽饰”

第二节 殷墟文化中的鸮鸟辟邪观念

第三节 巫术交感与魇制:战国前考古学图像的典型特征

第四节 魂屋与魂鸟

第五节 三星堆青铜立人的戴冠与大耳

第六节 三星堆青铜面具“额饰”、眼睛巫术与边璋控雨

第七节 黄河边的镇河兽与中国古代“镇”“压”文化

第四章 文学人类学理论思考与作品阐释实践

第一节 回到本体论的文学人类学

第二节 建设中国古代“民俗诗学”

第三节 葛林伯雷与中国古代“文化诗学”

第四节 《诗经》“足迹传感”及人类学背景

第五节 卢仝、韩愈《月蚀诗》与俗信观念

第六节 柳宗元《祭纛文》《祃牙文》与古之祃祭

第七节 钱钟书《管锥编》“以船渡水”语义补证

第五章 民俗学民族学视界的人类学事象考察

第一节 皋陶的巫文化特征

第二节 祈雨:后稷与中华农耕文明的侧影

第三节 孔子“生于空桑”考论

第四节 中国俗信观念中的“家”

第五节 民俗语义中的女衣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中的诅咒

第六章 《红楼梦》美学分析

第一节 曹雪芹文化心理层面的深刻矛盾

第二节 《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

第三节 脂批:旧事记忆参与的特殊艺术批评

第四节 清嘉庆年间的《红楼梦》审美批评

第七章 文物考古与美学

第一节 建设文物美学学科

第二节 楚文物美学

第三节 博物馆文物陈列美学

第四节 西方博物馆陈列学

第五节 考古学文化区系与商代前艺术起源事象的谱系化

附编一 文献与考证

一 殷周时期的养马与牲畜清点

二 《楚辞》及注疏中的农耕种植事象

三 释“台背”

四 《全辽金文》误收唐人郑泽文

五 《四库全书》本宋曹彦约《昌谷集》误收陆游文

六 宋诗中的钱神

附编二 地方文化管窥

一 安徽淮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之光

二 安徽地方志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三 淮北文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四 清代民国甘宁方志所见民间演剧

附编三 艺术美学丛札

一 论鲁迅的“审美接受”思想

二 审美交互作用与唐代长安风俗

三 A Study of Artistic Aesthetics from the Angles of Cultural Genealogy and Typology in China's Archaeology About the Period Before 221 BC

四 A Study of“The Book of Songs”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五 A Motif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Operas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人类学美学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政。

得书感谢您对《人类学美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
西方当代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把西方当代美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面:1900-1960年的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的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阶段的美学。本书重点评介了三面相中的近20个大美学流派,及其内含和相关的众多小流派。本书既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做了呈现,又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和逻辑上的关联。
仪式传统与地方文化建构:广西上林师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师公是广西中部地区广泛存的重要仪式专家,他们既受道教传统影响,又具有师教仪式传统特色。本书主要关注桂中地区的上林县西燕四个师公班,在梳理上林地方历史与师公宗教知识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师公的师承谱系与所处的宗教市场环境,师公仪式承继与建构,以及仪式文本对于师公仪式承继与建构所起的作用等,从而揭示了桂中壮族地区借助宗教文化融入中华大一统的历史路径。
中国美学(第2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二辑。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