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转喻的认知语用机理和指称意义建构。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转喻所涉及的语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多方面的问题,旨在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机制的深探讨,对揭示语言理解的本质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在哲学上涉及意义和指称的讨论;在语言学上与当前语义—语用界限的争论有关;在逻辑上深化对语用推理本质的讨论。在实际应用方面,探讨儿童转喻词汇习得、转喻联想与推理在话语和语篇中的作用,对外语教学与学习具有一定启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语用学学人文库”编委会

总序

序一

序二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书结构

第2章 转喻研究述评

2.1 引言

2.2 转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

2.3 转喻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

2.4 转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2.5 转喻的语用学研究

2.6 结语

第3章 转喻分析的认知语用视角

3.1 引言

3.2 转喻的认知观

3.3 转喻的语用指称性

3.4 指称转喻分析的理论视点

3.5 结语

第4章 指称转喻理解的认知语用机理

4.1 引言

4.2 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在转喻研究上的互补性

4.3 指称转喻理解的认知语用分析

4.4 结语

第5章 指称转喻识别的语境制约

5.1 引言

5.2 转喻识别的句法和语义关系

5.3 转喻识别的认知突显性

5.4 动态语境观

5.5 转喻识别的语境制约

5.6 结语

第6章 转喻回指照应的认知语用阐释

6.1 引言

6.2 转喻回指的解释方案

6.3 转喻回指的制约因素

6.4 转喻回指的认知语用机制

6.5 结语

第7章 指称转喻的语用动因研究

7.1 引言

7.2 指称转喻的语用特征

7.3 指称转喻的语用动因

7.4 结语

第8章 认知语用视域下转喻的修辞功能

8.1 引言

8.2 转喻的修辞功能

8.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

8.4 转喻修辞功能的认知语用学阐释

8.5 结语

第9章 基于汉语新闻语篇的“首都/国家代政府”转喻研究

9.1 引言

9.2 “首都代政府”转喻和移情理论

9.3 研究方法

9.4 发现与讨论

9.5 结语

第10章 儿童指称转喻习得实证研究

10.1 引言

10.2 研究设计

10.3 研究一:学龄前儿童转喻理解

10.4 研究二:学龄前儿童转喻缩略表达

10.5 研究三:学龄前儿童转喻命名

10.6 综合讨论

10.7 结语

第11章 结语

11.1 本书总结

11.2 主要创新点

11.3 今后发展方向

附录 学龄前儿童转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是2020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江晓红。

得书感谢您对《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复盘高手:自我认知与自我精进的底层逻辑 电子书
简单重复10000次,不如有效复盘1次。
BIM大爆炸 认知+思维+实践 电子书
适读人群 :BIM行业从业人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管理人员。   1.作者团队来自于行业BIM实践者,经历了行业的变革,并注重深入思考和致力于做中国好的BIM知识服务团队。   2.本书与传统技术书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不是按照常规技术书的思路来组织和编写内容。内容体例和编排形式更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轻松掌握有关行业技术内容。   3.本书独辟蹊径,将技术书变得不枯燥,时而穿插小故事,看清事物的本质;时而把高深的技术叙述的妙趣横生,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下,充满热情地升级认知。   4.本书的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认知观念,让大家在各个环节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了解什么,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个人,怎样付出小的时间成本,快地进入BIM协作的工作流中去。   5.本书写作内容不搞假大空,还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先来把它解剖开,看看BIM到底是什么,让读者对BIM有个清楚的认知;通过欧洲官方机构报告解读BIM发展情况;还会请来不同专业的先驱与实施者,从事BIM行业研究与平台开发的工作者、行业牛人、知名建筑师、建设集团老总来分享他们对于特定知识领域的观点和思考。
我战胜了坏情绪:让每一种情绪都有积极的意义 电子书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一个情绪自由的聪明人。
破局思维:从认知到行动 电子书
一份为陷入认知困局、渴望破局的年轻人提供的成长发展指南。
人间清醒:底层逻辑和顶层认知 电子书
多一分清醒,便能少一分痛苦。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认知的不同。因此,提升认知是人生逆袭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