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生增长

中国经济:内生增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周天勇、刘元春、姚洋……国家经济智囊联袂发声,重磅解读中国经济增长新势能。

内容简介

当下的世界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在这样一个经济拐点时期,如何反思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从政策出发,凝练、拆解“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国内市场的重要战略基点;从民生出发,厘清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增长、企业瓶颈突破的核心路径。深刻答疑内生增长的经济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现大循环、双循环之间新的拓展空间。

在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在,在“十四五”的开局之际,本书为你提供理解经济布局新思路、把握时代机遇新走向的参照。

作者简介

作者黄奇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重庆市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2001年调任重庆,长期担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奇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经济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济学研究能力突出,学术造诣很深。近年来,在各种论坛、刊物、讲座上公开发表文章上百篇,对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经济、房地产发展、城乡地票制度、国际贸易格局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钟正生:中国经济展望

一 发展势能与韧性

二 料峭春来

三 政策审慎回归

复苏之路

刘世锦:谁是经济复苏下半场的主角

周天勇:疫后走出经济困境的改革、发展和调控之策

刘俏:疫后中国经济政策如何选择

彭文生:疫苗后经济何时重回正轨——不同步的全球时间线

一 疫苗已成抗疫关键

二 新冠疫苗消退疫情的三个优势

三 各国民众接种意愿均较高

四 谁先获得疫苗?高低收入国家先后有别

五 高收入国家疫苗接种快于中低收入国家

六 全球疫苗接种不同步的时间线

七 2021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继续领跑

八 疫苗落地后经济扰动可能增大的关键节点

李奇霖:出口之王

解码双循环

楼继伟: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和法治

彭文生:如何理解内外双循环

一 经济循环与两大思想流派

二 量的循环:扩大消费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三 质的循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四 数字经济:质、量并举,“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

姚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一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二 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 实现双循环新格局应该做什么

四 小结

李伟:双循环与中国经济发展

张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六大内外支柱

李奇霖:内循环靠什么

一 外循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二 如何推动内循环

钟正生:促进内循环的关键抓手

一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逻辑起点

二 增强企业投资空间和意愿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载体

三 做大做强都市圈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一役

四 做稳做实外贸基本盘是构建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洞见“十四五”

徐林: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一 合理引导未来增长预期

二 稳定经济增速的主要出路和举措

刘元春:未来5年中国将如何发展

汪涛:“十四五”规划有何可期

沈建光: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四五”三大突破

刘世锦:补短型增长和升级型增长

一 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重要变量

二 补短型增长与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三 升级型增长

四 与两类增长相适应的重要改革

五 改革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仍未过时

参考文献

李伟:未来10年的政策环境——不会太紧

中国与世界

黄奇帆:加入CPTPP是应对新变局的战略选择

李丰:看懂全球化/逆全球化

王松:美联储QE印钱流向何方?

张礼卿:美元的未来

一 长期视角

二 中短期视角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资产指南针

徐高:全球再循环的资产价格含义

洪灏:价值王者归来

肖立晟、尤众元:中国经济周期模型与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一 中国经济周期模型

二 经济周期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三 经济周期下的行业配置策略

四 可以穿越周期的行业

五 上一轮经济周期的回顾与对近期股市的分析

六 外资的配置与根据周期模型制定的策略

七 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股市收益定量分析

八 总结

林采宜、胡奕苇:中国住宅地产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一 人口和收入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础

二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能繁荣多久?

陆挺:人民币会持续升值吗?

管涛: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

一 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

二 进一步适应汇率波动新常态

三 主要结论

政策新议题

刘尚希:赤字货币化是当下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合理选择

一 货币数量理论已不合时宜,需要从“货币状态”来考虑“货币超发”问题

二 财政货币政策要放到同一参照系才能真正协同协调,形成合力

钟正生:也论中国要不要赤字货币化

徐高: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

一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

二 需求不足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阻塞

三 我国没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时候

杨涛:厘清中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

陈利浩:“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市场机制

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是2021年由博集天卷出版,作者黄奇帆。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 电子书
作者力图厘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放责任,为国际碳排放核算和减排谈判以及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实证支持。
制内市场 电子书
1.2020年8月24日,郑永年教授应邀出席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讨论并发言。此次座谈会足可见其在经济社会领域研究的举足轻重地位,也因此被外界誉为“中南海九专家”之一。 2.郑永年教授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中国外交政策、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等,出版专著50余部。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问题专家,他长年致力于中国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其扎实的实地调研基础、独特的海外视角使其学术研究成果既扎根于中国政治实际,又有超脱于中国固有政治经验的高度,其学术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和社会传播领域受到关注,而且在世界政治学领域和国内党政部门有较强影响力。 3.本书是郑永年教授数十年观察、研究中国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解释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模式,为解决中国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
数字时代内创业 电子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剧变。在此之前,只要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在生产线上提高精确度、扩大生产量,企业就能有所成长。但这个旧时代的“成长方程式”,如今已不再被认可。在数字技术带来社会革新的今天,如果不能不断地创建新事业,那么即使是大企业,也会迅速被淘汰。为了不被时代的洪流淘汰,公司所有职员都必须成为能独立思考新事业的内部创业家。掌握着公司存亡关键的,正是企业内部开拓者。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1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 电子书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如何启动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 电子书
本书对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在转型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