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首次系统专门地以“时间”为主题,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较为完整地勾勒了近代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变迁的整体面貌。
内容简介
书中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近代中国时间制度变革的历史探源,确定了近代中国新时间制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透视了其在近代的流变及其整体变化趋势;二是集中于描摹近代时间社会化的多元面相,揭示其物质基础及动力机制;三则对时间观念的近代转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内容涵括了近代人们对日常生活时间、历史时间、哲学时间等多层次的理性认知。
作者简介
作者湛晓白,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评审委员会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序 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
导论 “时间”的史学研究如何可能
第一章 公元纪年的传入与纪年之争
第一节 晚清公元纪年传播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时间符号与现实政治:清末纪年之争
第三节 梁启超对纪年改革的思考
第二章 政治与时间:近代历法改革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科学和实用:晚清知识分子的改历观
第二节 政府主导下的改历:政治与民俗的对抗
第三节 《中华民国生活历》对官方节庆体系的调适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历法科普与改历思潮
第三章 近代计时器的更新与时间计量的变化
第一节 近代计时器的变革
第二节 时间计量的精确化
第三节 钟点时间社会化
第四节 感觉与象征
第四章 新式交通与时间
第一节 地球观念的更新与时差概念的传入
第二节 标准时制的实施
第三节 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
第五章 时间管理方式的近代变革
第一节 时间、工业纪律与近代工人
第二节 近代学校兴起与时间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第三节 星期制:工作与休闲
第六章 都市时间: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
第一节 “时钟之都”与城市节奏
第二节 都市生活中的“时间价值”
第三节 一个中产者的标准生活时间表
第四节 时间的落差:上海与内地
第七章 守时与惜时:“时间价值”的新诠释
第一节 延年会及其“时间”关切
第二节 守时:一场国家运动
第三节 民国“时间经济”话语解析
第八章 时间观念的近代嬗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时间哲学观的转变及其特点
第二节 焦虑与亢奋:进步主义与“现代”感的形成
第三节 知识分子生死观的现代性透视
余论
参考文献
一 史料
二 论著
三 论文
索引
B
C
D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后记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稿约
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湛晓白。
得书感谢您对《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