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

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闻伦理学领域的重要作品,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探索一种更具意义的新闻伦理研究路径。对于新闻伦理这一新闻学领域的公认难点,德性论伦理研究借助观念史、知识社会学等现代研究方法,描述新闻德性的观念体系及德性观念的生成、变异、残留等历史面相,探究新闻德性观念与新闻生产实践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新闻伦理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利于新闻伦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新闻道德评价的有序展开,理论与实践意义均较为突出。

作者简介

作者王金礼,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伦理与传播思想史。$$$$$韦尔伯·施拉姆(1907-1987),传播学创建者之一,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曾执教于伊利诺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编、著有《大众传播》(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1954)、《我们儿童生活中的电视》(合著,1961)、《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1964)等。

王金礼,武汉大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著有《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即将出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作为方法的新闻德性论

第一节 新闻伦理如何成为问题

第二节 新闻德性的辨识与确认

第三节 新闻德性的逻辑论证

第四节 德性作为伦理方法

第二章 新闻的德性主体与新闻自由

第一节 新闻作为德性主体诸形式

第二节 自由作为新闻德性的逻辑论证

第三节 新闻自由的德性实践

第三章 真相:新闻德性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作为价值的真理与作为事实的真相

第二节 报道真相的消极价值及积极意义

第三节 报道真相的新闻德性实践

第四章 正义:新闻德性与无声大众的公共权利

第一节 新闻的监督价值与社会正义

第二节 耙粪:社会正义作为新闻实践原则

第五章 毋伤害:新闻德性的最低限度

第一节 新闻德性与人类普遍善之关系

第二节 毋伤害与新闻侵权

第三节 煽情性新闻的德性拷问

第六章 新闻德性:基于自由的公共契约

参考文献

后记

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金礼。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道德自觉论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为根基,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基点,旨在增强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彰显道德自觉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写作另论 电子书
写作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很多知识点,学生因为个性不同理解接受不同。整齐划一的共性知识和套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收效并不理想。本教材的出发点,即尝试弥补类似的缺陷,立足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写作的精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套路并运用。本教材是作者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延伸,重在通过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达到写作时流畅输出的目的,并引用了一些写作实例向学生详解,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而辅助学生的写作实践
大论瓶颈 电子书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者、一个教育专家、一个13岁孩子父亲的视角,以事件为线索,以案列为载体,以“突破发展瓶颈、成就辉煌人生”为主题,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人生规划、企业发展、城市运营、国家战略等丰富内容。
外语功夫论 电子书
本书用系统论的观点在对外语地位、功夫理念、相关量、职场应用、表达运用等诸方面加以阐释的同时,对于外语教育、功夫修炼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行业翻译选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外事、新闻、旅游、商务、文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外事翻译,本书根据外事口译的工作特点与语言特点制定策略,并专门探讨了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在新闻翻译方面,本书提出了影响新闻翻译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电视媒体同声传译策略的探讨。对于旅游与商务翻译的研究,本书基于调查对既有的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判。文学翻译方面,除了提出易被忽略的相关重点与难点,本书还提出了特殊语体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效果的讨论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