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创立和改革开放后民办大学发展,分析历程、招生、就业和组织转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戎教授主编的21世纪中国教育问题丛书的一本,由5篇论文组成,这5篇论文都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即近代以来我国私立大学的创立与改革开放后民办大学的发展历程。第一篇是黄志岳的《兴衰之间: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生长机制研究》,对民国时期私立高校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民办教育的体制创新和办学特色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篇是罗守峰的《民办高校何以陷入困境:关于我国民办高校合法性的,力图通过对民办高校的个案调查和深度访谈描述民办高校的创办及发展历程,当年许多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第三篇是王传松的《中国民办高校招生:制度约束下的运作机制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来分析北京市各民办高校在招生工作中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第四篇是王卫城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网络: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通过对实际运作过程的讨论来分析民办高校改善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五篇是邹汉歌的《制度环境中民办高校的组织转型——过程、机制与实践逻辑》,以北京市4所民办高校为个案,具体分析了各校在环境和政策制约下出现的组织转型进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兴衰之间: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生长机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 私立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已有的研究视角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私立大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 中国主权的丧失与中国境内最早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

二 清末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三 清末公立大学的发展状况与教会大学的发展

四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五 政府政策变化与私立大学的发展

第三章 私立大学的内在生命力:相对于公立大学的优势

一 管理上的自主权

二 经费上的自主权

第四章 私立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校长(教育家)的作用

一 各种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家的出现

二 近代私立大学校长个人素质上的共同特征

三 近代私立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 校长作用的具体表现

五 总结:校长在私立大学发展中的角色

第五章 私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消亡

一 十年稳定发展

二 私立大学质量提高的几点表现

三 日本全面侵华及内战的破坏和私立大学的衰退与消亡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 本研究的结论

二 本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参考文献

民办高校何以陷入困境:关于我国民办高校合法性的个案研究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重要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思路

四 资料来源

五 研究的意义

六 本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已有研究综述

一 已有研究的四种观点

二 本文对已有研究的批评及借鉴

第三章 比较研究: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 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

二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

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研究: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兴衰

一 民国时期的教会大学

二 民国时期的私立高等教育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私立高等教育

四 新中国成立后私立高等教育的消失及改革后的复兴和发展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查过程与个案描述

一 调查过程

二 背景资料

三 YD大学的发展历史

四 YD大学的现状

五 民办高校的机制灵活之处

第六章 谋求国家承认:一个意外结果

一 毕业生就业:本文分析的切入点

二 毕业生就业去向:次要劳动力市场

三 毕业生的考核标准:实际操作能力

四 影响学生能力培养的因素

五 一切为了考试:为什么民办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谋求社会承认: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一 正面宣传:名正言顺

二 集体变通:法不责众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一 国家对“文凭资源”的控制与民办高校发展的困境

二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中国民办高校招生:制度约束下的运作机制研究

第一章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

四 方法论讨论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度背景:民办高校招生的约束条件

一 民办高校的缘起

二 民办高校的制度环境

三 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三章 高校招生制度比较研究:国际和历史的视角

一 美国、日本私立大学招生制度

二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招生制度

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办高校的招生制度

四 我国民办高校招生制度

第四章 我国民办高校的招生机制

一 民办高校招生的合法性机制

二 民办高校招生的市场化机制

三 民办高校招生的关系网络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北京Z学院委托招生协议书(校外代理)

附录2 北京Z学院委托招生协议书(学生团)

附录3 北京Z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政府、市场和社会网络: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研究和相关理论

三 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变迁

二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

三 相关政策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章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与高等教育体系

一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二 分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三 分割的高等教育体系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办高校就业的类型研究

一 民办高校就业模式的交叉分类

二 民办高校就业模式的类型研究

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生及家长的作用

一 学生的无奈和努力

二 来自家庭的力量

三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一 推动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三种力量

二 本研究取得的进展

三 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制度环境中民办高校的组织转型:过程、机制与实践逻辑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基础

三 分析框架

四 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促进”与“促退”之间:民办高校组织转型的制度环境

一 引言

二 “促进”: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取向

三 “促退”:政策法规何以走向其反面

四 进退之间:制度环境下的民办高校

五 小结

第三章 相同的转型路径:合法性机制下的民办高校组织转型

一 引言

二 强制性转型:制度环境中的合法性压力

三 模仿性转型:民办高校合法性的主动构建

四 规范性转型:迈向合法性的再生产

五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的转型结果:效率机制下的民办高校组织转型

一 引言

二 领导:组织转型的关键

三 资金:民办高校的软肋

四 规模:民办高校的生命线

五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民办高校组织转型的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史与重建(21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教育 电子书
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初的教育回顾和展望。如今回头看,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中国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1949-2021) 电子书
本书着眼于当前我国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征及其与当前民办教育新发展的关系,总结我国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规律,展望新时代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模式。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总第5期)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集刊,本册是第5期。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机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传统公共行政和治理理论范式、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到治理模式、对高等教育评估管制的超越、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转移、高等教育评估的网络治理方式等。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