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各方面对《离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作为中国的第一首长诗,无论对中国文学创作还是对中国学术研究均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站在学术史的起点上,从分段方法、结构模式、结构特点、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美人形象、灵均形象九大专题,来对《离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附录“《离骚》精读”,对《离骚》全篇进行新的注释、翻译与赏析,适当吸收前人的点评,以便从中窥探屈原惊世的文学才能和悲壮的政治志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本书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概览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论《离骚》的分段方法
一、从音韵的形式来分段
二、从赋比兴的手法来分段
三、从卒章显志的体制来分段
四、从回环复沓的特点来分段
五、从虚实的运用来分段
六、从构篇的类型来分段
七、从时空的变换来分段
八、从角色的转换来分段
九、从祭祀的模式来分段
第二章 论《离骚》的结构模式
一、“序乱”结构模式
二、“对话”结构模式
三、“行动”结构模式
四、“回抱”结构模式
第三章 论《离骚》的结构特点
一、承转得体
二、复沓有致
三、虚实相济
第四章 论《离骚》的时间意识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内涵
第五章 论《离骚》的空间意识
一、空间的建构:故土与乐土
二、空间的隔断与沟通:门与路
三、空间的取向:南方与西方
第六章 论《离骚》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
一、表现特点
二、形成机制
第七章 论《离骚》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
一、表现手法
二、审美特征
第八章 论《离骚》的“美人”形象
一、“美人”形象的他者身份
二、“美人”形象的内在意蕴
三、“美人”形象的生成原因
第九章 论《离骚》的“灵均”形象
一、“灵均”形象的塑造背景
二、“灵均”形象的自我剖白
结语
附录: 《离骚》精读
参考文献
后记
离骚新论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施仲贞。
得书感谢您对《离骚新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