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有关陈寅恪先生及其学术的新论,引发学界对学术研究理论与范式的深入思考。
内容简介
2020年是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也正值《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
2020年1月4日,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古籍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主办“纪念《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暨纪念版发布会”,与会学者有精彩发言,其后陆续于报刊等媒体发表。此外,北京等地的报刊也有不少纪念陈寅恪先生、研究陈寅恪先生学术的专题文章刊布。由此可见陈寅恪先生对中国文史之学的贡献之大,而文史之学的发展路径也经由陈寅恪先生的研究更为深切著明。
从对陈寅恪先生学术的评价,还可看出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未来的可能倾向。这正是有众多纪念陈寅恪先生、研究陈寅恪学术的文章发表的原因,也给了我们在新的立足点评论陈寅恪先生及其学术的可能。
作者简介
《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作者分别为周清澍、王水照、姚大力、陈尚君、荣新江、沈卫荣、陆扬、高克勤。除周清澍、王水照二位先生外,皆为《中华文史论丛》编委。2020年是陈寅恪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正值《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2020年1月4日,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古籍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主办“纪念《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暨纪念版发布会”,与会学者有精彩发言,其后陆续于报刊等媒体发表。此外,北京等地的报刊也有不少纪念陈寅恪先生、研究陈寅恪先生学术的专题文章刊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陈寅恪先生最后一篇作品 ——《先君致邓子竹丈手札二通书后》再释
一
二
三
四
五
钱锺书与陈寅恪学术交集之意义
陈寅恪对今日历史学的意义
一
二
三
《陈寅恪文集》与近四十年学术转型
不负国宝,襄进学术 ——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
一 明确提出“敦煌学”的概念
二 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宗教、历史、文学并关注民族语言文字
三 为敦煌学研究指出宏观的发展方向
陈寅恪与语文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
一 作为史家的陈寅恪
二 唐史研究的转向
三 两“论稿”与20世纪世界唐史学
陈寅恪著作的标点符号 ——以《元白诗笺证稿》等为例
一
二
陈寅恪新论是202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 编。
得书感谢您对《陈寅恪新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