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演讲录

俄国文学演讲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刘文飞的著作在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了该领域学术前沿,本书是作者在国内外高校近百场关于俄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演讲录。

内容简介

近十余年来刘文飞在国内外高校做了近百场关于俄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演讲。演讲内容涉及俄国文学和文化,涉及俄国重要作家和作品。演讲语言丰富生动,详略得当。演讲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反响。作者从中精心挑选出二十余篇讲稿,经整理后结集出版。讲稿将保持一定的口语“原生态”,以使读者可能获得与听众相仿的身临其境感。在国外发表的演讲译成中文。

本书是著名学者刘文飞从近十余年来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研究机构做的近百场关于俄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演讲中精心挑选而出,经整理后结集出版。本书在修订时将保持一定的口语“原生态”,以使读者可能获得与听众相仿的身临其境感。在国外发表的演讲已经译成中文。

这些演讲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俄国文学和文化的概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作家或作品的专论。

全书内容丰富,兼顾文学、文化、中俄两国交往史等范畴;时间跨度大:纵向从19世纪自普希金始的黄金时代,经过二十世纪初期的白银时代,直达当今的现代文学;横向包括俄国本土,流亡欧美的俄国文学家及其在居留地的文学、文化活动。

本书作者同时是一位诗人,语言特点是文才飞扬,清新活泼,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俄罗斯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主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译林》《俄罗斯文艺》《外文研究》等杂志编委,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大奖、“莱蒙托夫奖”、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俄国文学与文化

俄罗斯民族性格与俄国文学

俄国的文学地图

俄国文学的若干种读法

俄国文学的思想史意义

俄国文学在中国

中俄文学外交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俄苏文学的接受和扬弃

俄国文学中的“伊索式语言”

从俄国的文化图腾“双头鹰”谈起

反法西斯战争与俄语文学

“后苏联文学”的几个悖论走向

下篇 俄国作家与作品

普希金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意义

托尔斯泰片论

托尔斯泰的三部小说

契诃夫的生活和创作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

布罗茨基的“诗散文”

布罗茨基的《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歌》解读

布罗茨基的诗《狄多与埃涅阿斯》赏析

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

读《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

俄国文学演讲录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刘文飞。

得书感谢您对《俄国文学演讲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美国亚裔文学的六个重要分支,即美国华裔文学、美国日裔文学、美国韩裔文学、美国印裔文学、美国菲裔文学和美国越裔文学,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详尽梳理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细读(第1辑) 电子书
《文学细读》以深耕文学文本的诗学世界为职志,以精读细品为方法,旨在揭示文本艺术奥秘,促进新的批评意识和解读方法的生长,提升读者解读文本的审美能力。《文学细读》以古今中外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涉及文艺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而聚焦于经典文本的细读和阐释,以弘扬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文学细读》既以先锋性的闽派批评为中坚力量,又以开放性心态面向学界,诚邀国内外文学批
幼儿文学(第2版)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侧重于讲解阅读、赏析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有13章,包括幼儿文学的原理、幼儿文学的批评、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寓言、幼儿故事、图画书、幼儿科学文艺、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幼儿动画和幼儿小说。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每章均由教学目标、引入案例、正文讲解、小结以及思考与练习等组成。
大自然文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大自然文学概论”“大自然文学的哲学基础”“大自然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大自然文学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大自然文学与生态文明”五个部分,从理论依据、文学史渊源、文本特性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考证、分析与判断,揭示了大自然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代审美价值,特别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学理、逻辑关系,与“美丽中国、美丽安徽”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大自然文学的理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