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

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解读阐释古典儒学生存论的著作。

内容简介

古典儒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以思与在的关系为中心,基于生存论与智慧学的统一,本书对孔子及《论语》、孟子及《孟子》、《中庸》、《易传》,尤其是其典型章节、典型论述的生存论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阐释。

全书分析细致,论证严密,提出了若干深刻而新颖的观点,展示出相当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郭美华,1972年生,四川富顺人,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原著的教学与科研。

研究方向:先秦哲学尤其先秦儒家与道家哲学,以孟子哲学为中心;近代哲学与中西比较,以熊十力哲学为中心。已出版著作三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智慧学的生存论意涵——论精神在智慧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一、精神性认识作用在源初感性存在活动中有其根源

二、精神通过认识论性质的明觉作用彰显人存在的自由本质

三、认识论意义上的觉以曲通方式突出了精神之觉在存在整体中的本质性

四、精神通过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运动逐渐成为价值世界的创造根据

五、精神扬弃单纯认知方式的取向而回到感性生存活动成为自由个性的本体

第二章 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论语》首章的生存论解读

一、“学”的本义是对自身之缺失或缺陷的“觉—悟”

二、“学而时习”是“在不间断的切实行事中的觉悟”与“在觉悟中的不间断切实行事”的统一

三、“学而时习”作为本源之乐是对人之存在的源初肯定

第三章 过程与划界——《论语·为政》“十有五而志于学”章的生存论诠释

一、基于主体性力行的自我实现是孔子道德生存论的基本取向

二、存在的展开过程

三、天命的显现与存在的划界

四、天命限制的双重意义与自由的双重向度

第四章 人禽之别的担当——对孟子抱负的生存论理解

一、好辩以承三圣者是自觉地对人禽之别进行历史性担当

二、羞比管晏是对权贵者的根本否定与对人之本质的自觉担当

三、愿学孔子是对人之类本质的充分个体化

第五章 道德与生命之择——《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疏释

一、以想象性故事情境凸显道德纯粹性体验

二、生命存在的“更好继续”基于能动的自觉选择

三、失其本心即明觉与行事的割裂

四、道德与生命之对峙消融于生命存在的整体过程

第六章 境界的整体性及其展开——孟子“不动心”的意蕴重析

一、心(志)在心气一体的整体中具有主体性

二、浩然之气是对心气本然一体的道德转化

三、集义以养气奠基于具体行事之中

四、知言是在社会性存在中明理分辨而自觉担当人之类本质

五、“学孔子”的意蕴在于经由整体而成就自身

第七章 真实存在的可能入口——《中庸》首章的生存论诠释

一、作为生存论界定的性—道—教之平行连贯一气

二、人率性成道途中自觉了的张弛裂缝是中庸之在的入口

三、“中—和—致中和”统一的整体世界即是“性—道—教”统一的整体世界

第八章 从“天人之际”看《易传》“三材之道”的意蕴

一、对《易传》之道作外在知解式把握的困境

二、《易传》之道基于人的活动而切近于自身

三、《易传》之道是人作为能动者而使天地与自身相遇而生成之道

四、天、地、人三相遇而有之世界及其道以人为中正之心

参考文献 (以本书引用出现为序)

后记

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是2016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美华。

得书感谢您对《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学评论(第十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集刊,本册是第12辑。
1500-1840儒学在欧洲 电子书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本书为你回答。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三十岁的兵荒马乱:不是鸡汤,是生存指南 电子书
你今年三十岁了,或者你即将三十岁,在这个被妖魔化的年纪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浮起了一层恐慌,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三十岁,每天都有人三十岁,别怕。别慌。一切还都来得及。本书以三十岁这一年为背景,将三十岁看作人生的*一次大考,每个读者都是即将迈入考场的考生。在这次考试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得分点和失分点,需要我们重新去发现和整理自己的人生。当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孤单的时候,这本书是你的同行者-当你想
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 电子书
本书采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意识形态和激进政治行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维度勾勒出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逻辑架构和转向历程。检视和剖析齐泽克阐释的理论转向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