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美德论

儒学美德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陈来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从孔子、孟子、战国早期一直到冯友兰、冯契,作者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关系,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全书的核心关切是把握美德伦理研究中的中国问题,证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寻找中国道德思想的出路。

作者简介

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著作多种,除三联书店已出版的“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种外,还有《东亚儒学九论》《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回向传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注释

上篇

第一章 西方道德概念史的自我与社会

一、亚里士多德:“公民品德”与“善人品德”

二、休谟的个人之德与社会之德

三、康德论“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

四、边沁:“私人伦理”与“自己的完善”

五、密尔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

六、涂尔干:公民道德(civil morals)与公共道德

七、日本的公民道德与公共道德

八、斯洛特的德性伦理:“关于自己的德性”

第二章 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

一、“公德—私德”框架的反思

二、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说

三、刘师培的伦理思想

四、马君武论公德

五、章太炎论革命的道德

六、徐特立论公德

七、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公德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中国古代德行论的分类与分析

一、古代德行论的体系

二、古代德行论的类型

三、德行论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梁启超的公德说与私德说

一、新民论

二、公德说

三、论私德

四、论德育与求道

五、《德育鉴》与《节本明儒学案》

第五章 梁启超论孔孟之教

一、《新民说》的道德观

二、反保教论中的孔学观

三、论道德之大原

四、孔子教义在今日的实际裨益

五、孔孟讲义与《儒家哲学》

第六章 李泽厚的“两种道德论”

一、伦理绝对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

二、政教合一的解构

三、罗尔斯的影响

四、余论

第七章 理性支配感性 和谐高于正义 ——李泽厚伦理思想的情理论与价值论

一、自由意志与理性凝聚

二、理性凝聚与理性内构、理性融化

三、人性能力

四、人性“一体三分”

五、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

六、对错与善恶

七、和谐高于正义

八、关于美德伦理

第八章 桑德尔与共和主义德行

下篇

第九章 儒学研究与美德伦理 ——德性伦理及其应用的限制

第十章 儒学的人论与仁论

一、儒学的人论

二、“仁者人也”的诠释

第十一章 儒家的实践智慧

一、道德德性

二、修身工夫

三、知行合一

四、成物之道

第十二章 德性伦理与儒家伦理

一、德行

二、知礼

三、好学

四、基础德性

五、仁德与仁道

六、君子

七、仁智之思:德行与心理

八、性善:德行的人性论基础

第十三章 孔子的德行论

一、德的概念

二、孝

三、忠信

四、仁与智勇

五、关于礼的德行

六、学习的德行

七、君子之道

八、综论

第十四章 孟子的德性论

一、仁义之实

二、仁者无不爱

三、“居”仁“由”义

四、仁且智为圣

五、四德与四心

六、德之自反

第十五章 《五行》与《六德》的德行论

一、《五行》篇的德行说

二、《六德》篇的政治德行

三、《六德》篇的角色德行

四、职分与断谗

五、德行伦理与角色伦理

第十六章 冯友兰的非道德德行论

一、生活方法与非道德德行

二、《新世训》的德目及其应用

三、《新世训》的思想特质

四、《新世训》的伦理意义

第十七章 冯契思想的德性论

一、提出与发展

二、理论与理想

三、世界观与本性论

四、自证与境界

五、信念与信仰

参考书目

后记

儒学美德论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陈来。

得书感谢您对《儒学美德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1500-1840儒学在欧洲 电子书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本书为你回答。
探古求今说儒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提纲挈领看儒学》《不废江河万古流》《少正卯之死》《打假何须烧店》《孝经今释》《打开门的钥匙》《国风何曾再流行》《千秋功过董仲舒》《管窥孔子》《不要给神仙戴错了帽子》等10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古为今用的视角审视传统儒学的精华内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儒学近代之境.励耘史学文丛 电子书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据,从探讨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入手,分阶段考察其代表性著作和思想流变,重点论述章太炎儒学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第一,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太炎的儒学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的关系;第二,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他对儒家思想的创造性阐释;第三,从政治史角度论证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与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关系。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