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揭密中国民事判决的语言变量研究,有学术意义及实践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中国法律专业人士的话语实践活动。作者收集了较多的数据及其法律话语实证,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描述并解读了中国民事判决书的结构、修辞策略以及法官基于语境所采取的语言变量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多视角和多维模式的体裁分析理论,包括对判决书的文本分析,对判决书引用或参考文本的互文性分析,以及对专业人士访谈的分析。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法律工作实践研究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作者简介
韩征瑞,香港城市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裁分析,行业话语研究,法律语言学等,致力于国际话语研究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已在JournalofPragmatics,Discourse&Society,和CriticalDiscourseStudies等国际权威话语和应用语言学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教育部和博士后科研资金等若干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1引言
1.1 简介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结构
1.7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简介
2.2 体裁和悉尼学派
2.3 体裁和北美学派
2.3.1 作为社会行为的体裁
2.3.2 分析维度
2.4 体裁和专门用途英语学派
2.4.1 体裁的概念
2.4.2 分析维度
2.5 法律话语研究
2.6 总结
3研究方法
3.1 引言
3.2 研究步骤
3.3 文本内部特征
3.3.1 元话语
3.3.2 连贯
3.4 文本外部特征
3.5 数据收集和分析
4民事判决书的体裁结构
4.1 简介
4.2 语步模式
4.3 语步一和语步二:标题和引言
4.3.1 诉讼各方的介绍
4.3.2 未聘请律师诉讼
4.3.3 引言语步中的简要信息
4.4 语步三和语步四:当事人诉求/辩护和法官判决
4.4.1 叙述或说理
4.4.2 当事人诉求/辩护和法官判决之间的一致性
4.4.3 证据选用
4.5 语步五:“本院认为”
4.5.1 案件问题的省略
4.5.2 案件问题的探讨
4.6 语步六:法院判决
4.7 总结
5民事判决书的词汇语法特征
5.1 简介
5.2 金钱表达
5.2.1 经济案件
5.2.2 非经济案件
5.3 时间话语表达
5.3.1 “原告诉称”
5.3.2 “被告辩称”步骤
5.4 民事判决书中的元话语
5.4.1 “原告诉辩”步骤中的强调性话语
5.4.2 “被告辩称”步骤中的强调性话语
5.4.3 “本院认为”语步中的强调性话语
5.4.4 “原告诉称”“被告辩称”步骤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
5.4.5 “本院认为”语步中的模糊限制语
5.5 结语
6 民事判决书的连贯性
6.1 简介
6.2 “原告诉称”步骤中的连贯
6.2.1 法官重构原告事实描述部分的情节指向性文本
6.2.2 法官重构原告事实描述部分的要点指向性文本
6.2.3 法官重构原告描述损失中的要点指向性文本
6.3 “被告辩称”步骤中的连贯
6.3.1 法官对社会知识的预设
6.3.2 法官预设的法律知识
6.4 “本院认为”语步中的连贯
6.4.1 “本院认为”:原告胜诉
6.4.2 “本院认为”:被告胜诉案件
6.4.3 “本院认为”:当事人无一方胜诉
6.5 结语
7结论
7.1 讨论
7.2 教学启示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附录Ⅰ访谈问题
一、关于民事判决书内容和总体结构的访谈问题
二、关于民事判决书遣词造句和语法使用的访谈问题
三、关于判决书文本连贯性的访谈问题
附录Ⅱ判决书语步分析:示例1
附录Ⅲ 判决书语步分析:示例2
参考文献
后记
体裁分析视域下的中国法律话语研究是2016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征瑞。
得书感谢您对《体裁分析视域下的中国法律话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