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病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李玉林   

男,本教材第6、7、8版主编,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从事病理学的教学、科研、临床诊断及人才培养40余年,对我国病理学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李玉林教授所带领的病理学系是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所讲授的病理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除本教材外,李玉林教授还是国家推荐的研究生用书《分子病理学》主编,国家规划的数字教材《病理学》主编。其中《病理学》12年间38次印刷,累计发行逾250万册,覆盖全国96%以上的高等医药类院校,相继获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被遴选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病理学》分支的主编。作为研究生导师,截至2018年已毕业博士研究生62名,硕士研究生54名。

李玉林教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为“肿瘤间质病理学”和“干细胞组织工程学”。他主持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发表系列论文342篇,其中在 Hepatology 、 PNAS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86篇,高影响因子1165,累计他引已超过1300次;获发明专利12项,1项为国际专利;作为负责人完成的“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成果,2009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 编 简 介    

步 宏   

男,1958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病理研究室主任。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卫生部全国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等期刊的主编、副主编。

从事病理学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36年,是国家精品课程《病理学》的主讲教师,曾担任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长于乳腺病理及分子病理学诊断和研究。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近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资助,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多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李一雷   

男,1964年4月出生,病理学博士,吉林大学病理学系教授。

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医学教育、病理学科研、教学工作31年。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慕课课程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从事肿瘤间质病理生物学与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为全国统编七年制病理学教材编委、全国统编五年制病理学教材(第6、7、8版)编委、全国统编研究生分子病理学教材副主编、全国统编成人教育病理学教材编委。因病理学系列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副主编简介    

来茂德   

男,1960年6月生。医学博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曾任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

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主编《病理学》本科、研究生和病理医师晋升考试用书。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委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大肠癌病理学研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国家教育成果奖多项。2014—2017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王娅兰   

女,1962年6月生于四川省泸州市。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筹)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病理诊断中心)主任。

从事病理学教学、诊断及科研30余年。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病理研究。负责主持了国家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等各级教改项目近10项的研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0余部。         

王国平   

男,1963年11月生于湖北鄂州市。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所长兼病理科主任,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项目负责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30年。主编了《临床病理诊断指南》,主持了《外科病理学》的再版工作,主译了《KOSS诊断细胞学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作为副主编参加了八年制和五年制国家规划教材《病理学》的编写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陶仪声   

女,1965年1月生于上海。教授、主任医师。蚌埠医学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常务编委。

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多部;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绪论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

四、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第三节 细胞可逆性损伤

一、细胞水肿

二、脂肪变

三、玻璃样变

四、淀粉样变

五、黏液样变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

七、病理性钙化

第四节 细胞死亡

一、坏死

二、凋亡

第五节 细胞老化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 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三、组织再生的机制和过程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皮肤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

三、出血的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六节 水肿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五、炎症的分类

第二节 急性炎症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三、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五、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二、肉芽肿性炎

第五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

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第六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原则

二、分类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二、肿瘤扩散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

第九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疾病(或病变)

二、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一、化学物质

二、物理致癌因素

三、生物致癌因素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第七章 环境和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 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

一、空气污染

二、职业及环境暴露性污染

第二节 个人暴露——成瘾及其相关疾病

一、吸烟

二、酒精中毒

三、治疗性药物损伤

四、药物滥用

第三节 营养性疾病

一、肥胖症

二、营养不良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

一、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

二、遗传性疾病的类型

三、遗传性疾病举例

第二节 儿童疾病

一、出生缺陷

二、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

三、围产期感染

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五、儿童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第二节 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 动脉瘤

第四节 风湿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六节 心瓣膜病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七节 心肌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厚型心肌病

三、限制型心肌病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五、特异性心肌病

第八节 心肌炎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细菌性心肌炎

三、孤立性心肌炎

四、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第九节 心包炎

一、急性心包炎

二、慢性心包炎

第十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法洛四联症

四、动脉导管未闭

五、主动脉缩窄

六、大动脉移位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呼吸道和肺炎症性疾病

一、鼻炎、鼻窦炎

二、咽炎、喉炎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

四、肺炎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支气管扩张症

四、肺气肿

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病

一、肺硅沉着病

二、肺石棉沉着病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一、鼻咽癌

二、喉癌

三、肺癌

第七节 胸膜疾病

一、胸膜炎

二、胸膜间皮瘤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一、食管的炎症

二、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弛缓不能

第二节 胃炎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特殊类型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

一、炎症性肠病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三、菌群失调性肠炎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一、酒精性肝病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第八节 肝硬化

第九节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

一、肝代谢性疾病

二、肝循环障碍

第十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一、胆囊炎

二、胆石症

第十一节 胰腺炎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一、食管癌

二、胃癌

三、大肠癌

四、原发性肝癌

五、胰腺癌

六、胆道肿瘤

七、胃肠间质瘤

第十二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的良性病变

一、反应性淋巴结炎

二、特异性淋巴结炎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一、概述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三、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节 髓系肿瘤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

二、骨髓增殖性肿瘤

附:类白血病反应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临床与病理联系

四、类型与病理特点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一、肾盂肾炎

二、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一、肾细胞癌

二、肾母细胞瘤

三、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三、子宫肿瘤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一、葡萄胎

二、侵蚀性葡萄胎

三、绒毛膜癌

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第四节 卵巢肿瘤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三、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二、前列腺癌

……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八章 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本书测试卷

病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步宏。

得书感谢您对《病理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税务会计实务 电子书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三大分支之一,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集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实务》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求遵循税务会计核算内在的逻辑,体现税务会计的新变化和成果,做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条理性强。  《税务会计实务》主要阐述了
人民邮电出版社税务会计 电子书
1. 作者知名度高——本书作者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财会专业知名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2. 教材内容新——本书根据2019年新的税法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税务会计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 3. 编写体例巧——根据税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按照理实一体的高职教育要求,每个学习任务后面附有练习,每个项目结束附有综合实训,目的在于让学生边学边练,理实一体,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能计算企业常见税费的应缴金额,会办理各税款的纳税申报和相关的涉税会计处理。 4. 教材可读性强——教材在编写时对内容体系、难易程度、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易读性; 5. 配套丰富资源,在同类教材中作者知名度高,在同一作者同名书中配套资源好。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经济效益审计 电子书
  《经济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综合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绩效审计作了概括性介绍。  在内容方面,《经济效益审计》在参阅和借鉴已有论著的基础上,将现行准则与规定融入教材内容中,大大增强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体例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力求全面、系统、新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实务部分尽
管理会计实务 电子书
  《管理会计实务》顺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突出通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