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看得懂的德育常识,中国学校德育理论及实践的著名学者檀传宝作品,班主任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指出当前的中国,不独德育、教育,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处在一个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过渡的阶段。正是基于此时代背景,德育专家檀传宝教授提出: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

全书分为“德育的概念与理念”“德育实践建言”“大时代的德育”“公民教育的鼓与呼”四部分。这些文章以论文、演讲实录、访谈等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呈现出了作者关于德育和教育的深入思考。

全书重在大的教育思考而非简单的德育论言说,其中既有作者对于中国德育现状的深切担忧,也有其对实现德育乃至全部教育审美化的急切呼唤。

作者简介

作者檀传宝,安徽怀宁县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德育原理》编写项目第一首席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辑 德育的概念与理念

德育之“育” ——德育形态的分析

德育的历史形态及其重要意义

德育的现实形态及其重要意义

德育是什么 ——基本概念分析与德育实效的提高

立场、命题与操作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平常与伟大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责任与追求

反对灌输与反对放任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反对灌输——“解放教育对象”

反对放任——“提升教育对象”

中间路线——让德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 ——兼论现代教育的审美救赎

德育美学观与欣赏型德育的基本构想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建立教育活动评价的第三标准

幸福和审美的共同秘密

五、现代教育的异化与审美救赎

第二辑 德育实践建言

让德育更轻松,也更严肃

让道德教育轻松起来

道德教育严肃起来

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

人类已经进入道德真空时代,还是面临道德发展与转型

生动、高质、高效地进行德育 批评假大空不能没底线

道德教育必须与理性教育并举 儿童时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期

重视教育学与心理学专家 要高度关注德育专业化问题

对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于解放思想与开放意识

关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

关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与重点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安排或实施

关于德育课程吸收世界文明精华的问题

关于课程与教材的相对稳定问题

关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研究与决策的科学性问题

真正重视和支持德育科研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建议

德育教材编写的四项基本原则

确保德育教材的价值属性

强化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提升教材建设的专业品质

追求内容呈现的审美风格

奖其当奖,罚其当罚

如何看待奖励与惩罚?

如何实施奖励与惩罚?

实现惩罚的教育意义

惩罚的教育意义

惩罚之教育意义的实现

应当从根本上杜绝体罚

师德规范方面

教育法规方面

品德评价的困难与突破

第三辑 大时代的德育

于无声处听惊雷

文化安全的两个维度

道德重建的细微策略

道德建设期待专业、高效

德育之重、德育之难与德育之急

德育之重

德育之难

德育之急

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真正的德育”

德育:提升生命质量的事业

“立德树人”应有的三大坚守

观念:让德育作为教育根本的意识深入骨髓

目标:实现基础道德建设与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策略:全方位提升德育实践与理论的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提高未成年人德育实效的关键

一、德育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较低

二、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过低

三、对于德育学科的研究队伍重视不够

大学道德教育的改进之道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如何有效进行高校道德教育

理想生活与生活教育

经济教育与道德教育 ——兼论学校德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高度重视经济教育

努力强化“富的教育”

自觉承担道德教育的超越使命

“取法乎上”的德育策略 ——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选择

做与学:德育的活动模式与青年志愿者行动

德性的本质是德行

“活动”的德育意义

高低与远近 ——对于“德育回归生活”的思考

高与低——生活之真的认识

远与近——教育之路的探索

第四辑 公民教育的鼓与呼

公民道德教育之迫切需要

公民道德三题

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

WTO与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的教育”与“公民的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十分重要

努力加强“公民道德的教育”

公民教育需要三个重构

研究与开展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

思想重构:解放思想,破除对公民教育的误解

概念重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

生活重构:造就有公民社会特质的校园生活

通过公民生活实现公民教育

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是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檀传宝。

得书感谢您对《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德育世界的探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美学基本 电子书
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动态)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导引、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
美学导论 电子书
美国著名哲学家、分析美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迪基,他所亲自撰写的《美学导论:一种分析美学路径》,既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史,又从理论的高度阐发了当代美学的最新问题,从而形成了分析美学的基本架构,并为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本经典的入门之作。这本导论作为分析美学导论当中的重要文本之一,对于历史上的“美的理论”、“审美态度”、“元批评”、“艺术理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历史梳理,并对于“艺术惯例论
美学纲要·美学精要 电子书
《美学纲要》是1913年克罗齐受美国赖斯学院院长之邀,为该校落成典礼撰写的讲演稿,是对《美学的理论》中探讨的美学问题的扩展和深化,它充分论述抒情直觉及艺术创造的理论、批评及文学艺术史的方法论。《美学精要》是克罗齐于1928年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版撰写的“美学”条目,是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简明、全面的概述,内容涉及艺术作为独立的精神形式,美学作为哲学学科,艺术与语言、艺术与修辞学、艺术与哲学、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