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理论与实践

城市学:理论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城市问题的跨学科专著。

内容简介

主要包括城市的起源与演化、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投资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建设与个体发展、城市空间资源开发与空间优化、城市扩张与城市结构体系、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等。

作者简介

作者李永东,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国土资源与城乡发展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环境保护》《北京社会科学》《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城乡发展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城市学: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的兴起

第一节 城市学:概念与缘起

一 城市学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学的缘起

三 城市学的发展

四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学

第二节 城市学: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

一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

二 城市学的学科性质

三 城市学的发展前景

四 如何学习城市学

第三节 城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 城市的起源与演化

二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 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

五 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生态

六 城市社区建设

七 公共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

八 公共服务与城市发展

九 城市扩张与城市结构体系

十 城市治理与城市公共服务

十一 城市发展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 城市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实地考察

二 统计分析

三 案例分析

四 系统动力学与系统模拟

五 逻辑演绎和分析

第二章 城市:聚落文明的高级形态

第一节 聚落文明的演化过程

一 原始部落的基本情况

二 村落到集镇

三 县城

四 区域中心城市

五 大都市及大都市圈

第二节 城市:一种聚落的空间综合体

一 城市立体空间的价值

二 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综合体的形成

三 聚落在城市空间综合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城市聚落与空间综合体的价值评估

第三节 城市:个体发展与环境拓展的基础平台

一 城市有更多就业或谋生机会

二 城市有助于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

三 城市有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

四 城市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资源

第四节 城市:聚落文明的未来

一 城市将成为人类聚落的主要分布区域

二 各种力量影响下的城市聚落发展

三 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

四 城市聚落建设与乡村发展

第三章 城市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一 环境选择与聚落形态演化

二 军事防御

三 国土治理或行政管理

四 资源开发

五 经济分工、社会分工与合作秩序的拓展

第二节 城市演化的一般规律

一 从经济结构看,存在从单一结构到多元结构的过程

二 从空间结构看,存在由平面开发到立体开发的过程

三 从环境构成看,存在从单一要素到多元要素的过程

四 从社会活动看,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五 从治理体系看,存在从低成本到高成本的过程

六 未来的城市发展

第三节 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一 工业发展是创建城市的基础

二 工业发展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

三 工业结构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四 工业化发展对城市的负面外部性影响

第四节 城市的基本类型

一 行政中心城市

二 港口城市

三 绿洲城市

四 边境口岸城市

五 河谷型城市

六 矿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

七 文化古城

八 其他类型城市

第四章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秩序

一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秩序的一般关系

二 城市规划影响城市空间秩序的一般方式

三 通过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秩序的具体措施

四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秩序优化的案例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

一 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的一般关系

二 城市规划中涉及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

三 通过城市规划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

四 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的案例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

一 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 城市规划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

三 城市规划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四 城市规划和经济增长的案例

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 土地利用规划

二 道路交通规划

三 园林绿地及开敞空间规划

四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五 住宅区(居住区)规划

六 其他规划

第五节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设计

一 城市形象设计与景观设计

二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 推进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措施

四 城市形象设计的若干案例

五 景观设计与景观经济学

第六节 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 确定规划目标

二 收集和分析基础资料

三 草拟规划方案

四 论证规划方案

五 修改规划方案

六 提交与审批规划方案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一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二 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

三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质量和布局

四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导向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

一 生活服务类基础设施

二 交通类基础设施

三 教育类基础设施

四 医疗卫生类基础设施

五 环境类基础设施

六 文化类基础设施

七 公共服务与管理类基础设施

八 社会保障与救助类基础设施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价值评估

一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二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方法

三 城市基础设施价值评估的案例

四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问题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政策

一 财政政策

二 土地政策

三 金融政策

四 其他政策

第六章 产业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产业布局概述

一 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

二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 产业布局的若干模式

四 产业布局的整合与分化现象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经济效应

一 投资效应

二 消费效应

三 进出口效应

四 财政收入效应

五 其他效应

六 产业布局的变化及其经济效应的变化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

一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的一般关系

二 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三 如何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城市规划

四 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

第四节 房地产行业与城市发展

一 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

二 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效应

三 房地产行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 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制或调控行为

第五节 产业布局的公共政策

一 税收政策与产业布局

二 财政政策与产业布局

三 土地政策与产业布局

四 金融政策与产业布局

五 其他政策与产业布局

第六节 产业布局与城市竞争力

一 产业布局和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二 城市竞争力分析方法:多部门分析方法

三 产业布局案例:青岛市家电行业产业布局及调整

本章附录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一 行政管理政策

二 外商投资政策

三 土地政策

四 财税金融政策

五 产业发展政策

六 企业支持政策

七 环境保护政策

八 拓园扩区政策

九 人才政策

第七章 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分布

一 全球气候带与城市分布

二 各个气候带的城市分布

三 气候带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

一 地形地貌条件与城市发展

二 水文和水资源条件与城市发展

三 其他环境要素与城市发展

第三节 城市生态的结构与功能

一 城市生态的基本结构

二 城市生态的功能

三 城市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四 城市生态结构的测度

第四节 城市生态价值及生态文明建设

一 城市生态价值

二 城市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

三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第八章 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一节 城市自然景观概述

一 自然景观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自然景观的主要构成

三 城市自然景观的开发和利用

四 城市自然景观的价值评估

第二节 城市自然景观建设的案例

一 杭州市城市自然景观建设

二 杭州市自然景观的经济价值

三 杭州市自然景观开发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城市人文景观概述

一 人文景观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人文景观的主要构成

三 城市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利用

四 城市人文景观的价值评估

第四节 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的案例

一 深圳市人文景观概况

二 深圳市人文景观的价值

三 深圳市人文景观建设的经验

第五节 城市综合性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一 综合性景观的内涵

二 综合性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三 综合性景观的价值评估

四 综合性景观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建设

第一节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概述

一 城市社区的基本功能

二 社区建设的公共投入

三 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

四 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

五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服务

一 居住和生活服务

二 安全保障服务

三 医疗卫生服务

四 环境服务

五 其他服务

六 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价值

第三节 城市社区服务能力评估

一 社区服务能力评估的必要性

二 社区服务能力评估的内容

三 社区服务能力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 社区环境与群体意识

二 社区环境与社会活动

三 社区环境与经济活动

四 社区环境与终身发展

五 重构社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

一 公共投资模式

二 PPP模式

三 社区自助模式

四 纯商业化模式

五 其他模式

第六节 城市社区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公共政策

一 公共财政政策

二 金融政策

三 文化政策

四 教育政策

五 医疗卫生政策

六 环境政策

七 其他政策

第十章 公共投资与城市建设

第一节 公共投资概述

一 公共投资的基本内涵

二 公共投资的必要性

三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

第二节 城市建设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

一 城市公共投资概述

二 城市建设与维护投资情况

三 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 公共投资的特征、经济及其他效应

一 公共投资的特征

二 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

三 公共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

四 公共投资的社会效应

第四节 提高城市建设公共投资效益的政策措施

一 健全制度体系,着力促进公共投资领域的充分竞争

二 科学规划和计划,着力提升公共投资的恒久性价值

三 统筹城乡发展结构,着力实现公共投资的相对公平发展

四 坚持融合性城市结构建设,着力满足市民和公众多元化需求

五 坚持综合评估和监管,着力降低公共投资的负面外部性影响

第十一章 公共服务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公共服务概述

一 安全保障服务

二 环境保护服务

三 交通物流服务

四 医疗卫生服务

五 教育科技服务

六 文化艺术服务

七 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服务

八 其他服务

第二节 城市公共服务的经济效应

一 要素集聚效应

二 经济增长效应

三 合作秩序拓展效应

四 财政投资的抑制效应

五 其他经济效应

第三节 城市公共服务的评估

一 城市公共服务评估的主要内容

二 城市公共服务评估的主要方法

三 城市公共服务评估的案例

第四节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共政策

一 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形成公共服务协同工作机制

二 强化基础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实现公共服务过程公平

四 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第十二章 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与空间优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资源概述

一 城市空间资源的内涵

二 城市空间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三 城市空间资源开发的趋势

第二节 城市空间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

一 经济活动空间拓展效应

二 城市空间利用与商业投资

三 城市空间利用与居民消费

四 城市空间资源开发的其他经济效应

第三节 城市空间资源开发与优化的模式

一 招商引资

二 合作共建

三 先建后租

四 其他方式

第四节 城市空间资源优化的评估及公共政策

一 空间优化指数的构造和计算

二 城市空间利用的初步估计

三 城市空间优化利用的公共政策

第十三章 城市扩张与城市结构体系发展

第一节 城市扩张概述

一 城市扩张的概念

二 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三 城市扩张的主要表现

四 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城市扩张的经济效应

一 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增长

二 行业投资与产值的增长

三 城市扩张的区域传递效应

四 城市扩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五 城市扩张的外部性影响

第三节 城市结构体系

一 城市结构体系的内涵

二 城市结构体系的形成

三 城市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城市结构体系发展的综合效应

一 经济要素的流动性

二 城市发展的联动性

三 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融合力的发展

四 其他外部性效应

第五节 世界和中国的城市结构体系

一 世界城市结构体系总体情况

二 中国主要区域性城市群

三 城市群及城市结构体系的发展

第十四章 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城乡关系的一般分析

一 从行政管理方面来说,城市是对乡村实施管辖的中心和基地

二 从经济发展来说,城市具有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功能

三 从社会活动来说,城乡之间存在诸多互补性作用

四 从环境保障来说,农村是城市环境的基本背景和支撑

五 从个体发展来说,城市比乡村提供了更多发展环境和资源

第二节 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结构

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情况

二 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

三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

四 破除或者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要性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现状

一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二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三 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四 城乡一体化的测度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和任务

一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二 城乡一体化的任务

三 城乡一体化的方式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

一 土地政策

二 财政政策

三 产业政策

四 金融政策

五 社会保障政策

六 其他政策

第十五章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

第一节 城市治理体系概述

一 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 城市治理体系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 城市治理体系改革

一 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二 现有城市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 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城市治理水平概述

一 城市治理水平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治理水平的主要体现

三 城市治理水平的一般性、经验性评价

四 城市治理的专业性研究

第四节 城市治理水平的量化评估

一 城市治理水平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二 城市治理水平量化评估的主要内容

三 城市治理水平量化评估的主要方法

第十六章 城市文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价值

一 文化具有滋养身心的价值

二 文化具有教化大众的价值

三 文化具有一定的商品交易价值

四 文化具有展示城市形象的价值

五 文化具有文明传承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 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日常生活类文化

二 社会活动类文化

三 艺术创作类文化

四 人文教育类文化

五 科学创新类文化

六 生态文明类文化

七 建筑景观类文化

八 其他文化

第三节 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式

一 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

二 深入扎实推进人文教育

三 积极扶持民间文化事业机构

四 优化文化事业发展布局

五 适度推进文化事业的市场化发展

六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体制创新

第四节 城市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一 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

三 文化产业中的外部性问题

四 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

第十七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人力资源概述

一 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

二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三 中国城市人力资源概况

四 对城市人力资源现状的几点评价

第二节 城市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一 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涵

二 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因素

三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

一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二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三 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四 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

一 财政政策

二 金融政策

三 产业政策

四 社会保障政策

五 其他政策

第五节 城市人力资源开发案例

一 郑州和武汉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源状况比较分析

二 武汉市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

三 郑州市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

第十八章 城市及城市学的未来

第一节 城市功能转化

一 在居民福利增长方面,实现从谋生到发展的转化

二 在比较优势发挥方面,实现从局部优势到全面优势的转化

三 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从相对无序到相对有序的转化

四 在资源利用方面,实现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转化

五 在经济结构方面,从单一经济结构到形成相对均衡的结构转化

第二节 城市结构变迁

一 推进城市结构变迁的重要性

二 影响城市结构变迁的因素

三 城市结构变迁的主要内容

四 实现城市结构变迁的模式

第三节 城市环境建设

一 城市环境的价值

二 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领域

三 城市环境建设的公共政策

四 城市环境建设的案例

第四节 城市文明发展

一 城市文明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 城市文明建设的公共政策

第五节 城市学家的责任

一 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二 推进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各类资源利用

三 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 建立各领域专业人员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城市治理专业化水平

五 着力减少行政干预,让项目建设更多体现社情民意

六 坚持终身学习,提高服务城市管理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城市学:理论与实践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永东。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学: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3期) 电子书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本期是2020年第3期。
创意城市学刊(2019年第1期) 电子书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本期是2019年第1期。
创意城市学刊(2019年第4期) 电子书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本期是2019年第4期。
创意城市学刊(2019年第3期) 电子书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本期是2019年第3期。
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2期) 电子书
《创意城市学刊》原名《杭州学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本期是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