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诠释学史(第二版)

西方诠释学史(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完整地论述了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史,是研究诠释学的一本厚积之作。

内容简介

该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诠释学的一本厚积之作。该书完整地论述了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史,时间跨度从古代希腊到后现代,通过大量可靠的第一、二手研究资料完整地勾画出了西方诠释学发展史的主流线索;通过梳理阐明了诠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突出强调了古典阐释学和方法论诠释学的意义和价值;该书特别关注到目前国内学界较少涉及的《圣经》阐释学,以及贝蒂、赫施和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裨补了国内多年只关注本体论和存在主义诠释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打破国内将阐释学等同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的误区。

作者简介

作者潘德荣,1951年生,德国鲁尔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诠释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本体论诠释学学会”副秘书长。著名的西方诠释学研究专家,出版有Ideogramm und Auslegung(文字与解释)、《诠释学导论》、《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导论

一、诠释学:概念翻译及其定义

二、诠释学的三个向度

三、诠释学的形态分类

上篇 古典诠释学

第一章 古代希腊:从神迹到智慧

第一节 诠释学的词源与含义

第二节 古典时期的神话与经典之确定

第三节 从神迹到智慧

第四节 语言学与语文学以及修辞学

第二章 属灵的语言与属人的语言

第一节 神的存在与语言

第二节 《托拉》(《旧约》)理解中的语言问题

第三节 神思与人思

第三章 斐洛:从叙事到隐喻

第一节 语言与修辞

第二节 从叙事到隐喻

第三节 隐喻的诠释

第四章 从《旧约》到《新约》——诠释与经典

第一节 耶稣与《新约》

第二节 皈依者保罗

第五章 奥利金:信仰与知识

第一节 经典校勘与教义研究

第二节 信仰与知识

第三节 解经方法论

第六章 奥古斯丁:神圣的光照与真理

第一节 信仰与理解

第二节 符号与语言

第三节 通向智慧之路

第四节 时间与历史

第七章 宗教改革运动:诠释学与人文主义精神

第一节 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语言中寻找上帝

第二节 弗拉西乌斯:《圣经》自解原则

第八章 诠释方法论意识之觉醒

第一节 丹豪尔:作为学科的诠释学

第二节 斯宾诺莎:基于自然解释方法的《圣经》解释方法

第三节 兰姆巴哈:情感诠释学

第四节 维柯:新科学与心灵词典

第五节 克拉登尼乌斯:诠释者—艺术

第六节 迈埃尔:符号诠释学

中篇 现代诠释学

第九章 从浪漫主义诠释学到现代诠释学

第一节 作为现代诠释学之先驱的浪漫主义诠释学

第二节 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

第十章 体验诠释学

第一节 心理主义与诠释学

第二节 体验概念

第三节 精神科学的基础

第四节 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

第五节 理解、解释与说明

第十一章 此在诠释学

第一节 此在的现象学

第二节 可能性

第三节 理解与理解的前结构

第四节 理解的循环

第五节 历史性和时间性

第六节 海德格尔与诠释哲学

第十二章 语言诠释学

第一节 理解的语言性

第二节 对话的辩证法

第三节 传统与理性

第四节 理解、解释与应用

第五节 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

第六节 时间间距

第七节 真理与方法

第八节 伽达默尔诠释学与理解的读者中心论

下篇 诠释观念的冲突与反思

第十三章 方法论诠释学

第一节 贝蒂: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

第二节 利科尔:文本诠释学

第三节 赫施:诠释的有效性

第十四章 基于“交往”的诠释理论:阿佩尔与哈贝马斯

第一节 阿佩尔:先验诠释学

第二节 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诠释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与诠释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诠释学

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诠释学

第一节 德里达:解构主义诠释学

第二节 罗蒂:新实用主义视野下的诠释学

余论 批评与反思

第一节 历史与诠释学的实践向度

第二节 从认识论到认知性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

第三节 关于认知与诠释及其关系问题

第四节 理解与解释

第五节 方法论诠释学:返回文本中心论

第六节 中、西诠释思想之融合:经典诠释学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补记

西方诠释学史(第二版)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德荣。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诠释学史(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美学史·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电子书
本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第6卷:二十世纪美学(上)。
西方美学史·第7卷·二十世纪美学(下) 电子书
本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第7卷:二十世纪美学(下)。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西方哲学探赜 电子书
当今时代,国人对西方哲学和西方思想的研究早已经过了泛泛而谈和单纯介绍的阶段,虽然作为普及工作也还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理论问题进行一番深度的探讨和挖掘,也就是所谓的“探赜”。中国学者不能永远跟在西方学者后面拾人家的余唾,而应该在他们所关心的哲学问题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形成与西方哲人的平等对话。本书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