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

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宋代寺院碑文揭示佛教信仰与社会和谐启示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宋代寺院碑文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宋代多维度的佛教信仰,在丰富多彩的寺院碑文书写中,得以确立和呈现。对于佛教的现实价值,虽然官方、民间和寺院的立场、认识不同,但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和冲突,而是互相补充与呼应,最终通过文人、僧侣和平民的碑文书写,建构了宋代佛学文化的基本思想面向:人生福祉、心灵自由与社会和谐。这一结论,无疑对当下整合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三 研究目标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寺院碑文概述

第一节 寺院碑文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文类

第三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作者

第二章 宋代寺院碑文的文献价值

第一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史学意义

第二节 对僧史僧传的补充与垂示

第三节 对人间佛学话语的承载与传播

第三章 碑文凝聚的僧侣佛学期待

第一节 对佛教精神的阐扬与坚守

第二节 对佛陀境界的追求与修为

第三节 对高僧大德的缅怀与礼赞

第四节 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

第五节 苦心经营的淑世思想

第四章 碑文敞开的文人佛学诉求

第一节 山水之旅的寺院发现

第二节 诉诸碑文的佛学省思

第三节 儒学视野的儒释之辨

第四节 撰文勒石的教化之念

第五章 碑文蕴含的民间佛教信仰

第一节 抄经立幢荐福先人

第二节 造塔塑像庇佑至亲

第三节 崇奉观音有求必应

第四节 尊信弥陀栖神净土

第六章 宋代寺院碑文的价值观构建及意义

第一节 碑文之于寺院的佛教价值

第二节 碑文之于文人的自省意识

第三节 碑文之于民间道德信念的引领与塑造

第四节 碑文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启示

附录 基于《全宋文》的宋代寺院碑文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德坤。

得书感谢您对《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尚书》诠释研究 电子书
《〈尚书〉诠释研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有讨论的专题都是《尚书》学与语言学长期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还关涉古典文献学、辨伪学、辑佚学、哲学、思想史研究等领域。作者皆能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文献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探隐索微,反复论证。全书分析透彻,逻辑严密,例证丰富,其结论或正前人之失,或对有关问题的论证有所推进,或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钱玄同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叙述钱玄同先生一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特色,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庚子救援研究 电子书
八国联军侵华引发庚子国变,这本书研究这一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
佤族祭词研究 电子书
祭词是佤族祭师“巴猜”们代代口传的祭祀文本,是一种“活形态”押韵口头传统,是佤族口头传统的典型代表。内容涉及佤族生产劳作、贺生送葬、男婚女嫁、建造新居等,语言方面秉承了佤族古歌的特点,在韵律、语义与结构、语用与修辞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通过祭词,可以了解佤族的民俗、历史,也可以深入分析佤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