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庄子注研究

郭象庄子注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郭象哲学研究新视角:注释特色、对话关系与深细概念探究。

内容简介

郭象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镇。自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开始,汤一介、许抗生、余敦康等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辈学者,都在这个课题做过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王晓毅等人又在这个课题上作了专门的研究。然而,囿于既有的学术范式的限制,这些研究总体上仍在汤用彤先生构建的基本框架下展开,虽然在局部的点上有一些进展,但都未能有真正的突破。现有的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未能真正地将郭象的《庄子注》作为一部注释的作品来加以研究,导致对许多重要材料的误读,从而无法真正地把握郭象思想的整体脉络;其二,与前一问题相关,对于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点以及此书基本性质缺乏精准的把握;其三,未能对郭象哲学的重要概念给出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造成了颇多含混的见解。本书从《庄子注》的注释技艺着手,着力于对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色的揭示。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出《庄子注》与《庄子》本文之间充满张力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郭象的重要哲学概念做深细的研究,从而尽可能充分地展现其思想的内在理致。通过这样的研究,尽力减少目前中国哲学研究界对于郭象思想的各种偏颇、粗率的意见。

作者简介

作者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三部:《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一 玄学与魏晋新学

二 玄风与清谈

三 玄学名理与谈辩名理

四 新学风的产生

五 名教、自然及其他

第一章 生平与著述

一 《庄子序》与“《庄子》后语”

二 郭象《庄子注》与向秀《庄子注》

第二章 注释的技艺

一 郭象与《庄子》

二 郭象眼中的庄子

三 郭象《庄子注》的思想资源

四 构建文本统一性的努力

五 对《庄子》思想宗旨的辨明

六 对文本潜能的释放

第三章 有无之辨

一 《崇有论》辨正

二 释无

三 从本无到释无

第四章 自生与独化

一 “我”与“自”

二 自然与自生

三 与王弼、嵇康的“自然”观的比较

四 独化

第五章 性分与自然

一 性与自然

二 性与学

三 性与理

第六章 逍遥

一 自为与相为

二 逍遥

三 有待

四 无待

第七章 齐物

一 冥物

二 去知

三 齐是非

四 时与变

五 生死

第八章 治道

一 明王之功

二 圣人之德

三 不治之治

四 无为之迹与仁义之迹

五 反冥我极与反冥物极

六 小结

附录一 在世的眩晕:重提魏晋风度中的药与酒

附录二 物境之开敞:以无为用,或天地之心

域,作为敞开的物境

天地之心,作为敞开者

以无为用,使万物得以敞开

附录三 玄学之外的可能:魏晋思想研究中的玄学话语

附录四 时代的献祭

附录五 《人物志》与魏晋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郭象庄子注研究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立华。

得书感谢您对《郭象庄子注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电子书
跟随熊逸进入庄子的世界,由逍遥之门而入,穿过260多页寻踪索迹、妙趣横生的文字,我们走出的却是一扇叫作“不得已”的大门。
古法今观 水经注 电子书
本书以河流为纲,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
古代书论选注简评 电子书
本书是《书法基础与欣赏》艺术的姊妹篇,按《书法基础与欣赏》之体例,选择古代有关学书方法、用笔、结字、章法、创作、鉴赏的论述,逐条注解、简评,旨在扫除一般读者阅读古代书论的障碍,帮助他们理解古代书论的精义,掌握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提高书法理论素养。
庄子的思想世界:一种哲学的阐释 电子书
以史与思的统一为进路,分析庄子哲学的内在主题及理论张力。
《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 电子书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最新的扬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