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

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媒介理论探讨文学如何应对现象,提出媒介场概念,突破对抗式思维,实现文学与媒介和谐发展。

内容简介

当前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应对“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文学泛化”等文学现象。而上述现象的发生几乎都与媒介相关。本书试图运用相关媒介理论,考察媒介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同时文学在对媒介的同化与顺应中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即文学的通变之道。文章借用布尔迪厄的场域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提出了媒介场的概念,以整体的、动态的、历史化的方式呈现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异质趋向,力求避免文学阐释中内部/外部的取舍,自律/他律的区分。本书试图突破由于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所造成的语码危机、文学的衰落这种对抗式的思维模式。在媒介场域的整体语境下,把文学置于“通变”的辩证发展观中,既与其他媒介形成交往对话关系,又保持自身的媒介发展优势。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引言

第一节 文学的当前危机与媒介指向

第二节 媒介场的空间生成

第三节 媒介场中文学研究应直面“文学事实”

第四节 媒介场的文学建构

第一章 媒介场中的欲望主体建构

第一节 欲望主体

一 欲望层次

二 欲望与表征

三 欲望与主体

四 媒介与主体

第二节 媒介变迁中的欲望主体表征

一 机械印刷媒介场中的中心化主体

二 播放型媒介场域中的非理性主体

三 互动型媒介场域中的去分裂主体

第三节 媒介场域中欲望主体的感性整体生成

一 指向感性整体的欲望主体

二 作为感性整体的媒介场

三 实现感性整体的“Avatar”

第二章 媒介场域中文学创作主体的欲望表征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主体——“蝜蝂”式的欲望他者

一 模仿——神、理念和自然之子

二 创造——新的神祇

三 教化——理想的圣殿

四 游戏——生命的畅通

五 代偿——白日梦想

六 复现——集体无意识的心灵回响

七 复制——技艺进步的无尽追寻

第二节 媒介场域中文学创作主体的欲望的媒介分化

一 仿真性

二 游戏性

三 梦幻性

第三章 互介性:媒介场域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跨界

第一节 口头文学在书面文学中栖居

一 口头文学表征范式

二 书面文学的听觉性

第二节 文学与影视的“互介”

一 影视的文学化

二 文学的影像化

第三节 文学向赛博空间的移居

一 网络文学的欲望表征空间——赛博空间的虚拟性

二 网络文学审美的在场性

三 网络文学的平面媒介移植

第四节 媒介场域中文学“互介”的思考——多元共生

一 转换思路拆解文学与新媒介对立的思维模式

二 文学性是文学在媒介场域中的体制规约

第四章 媒介场域中文学创作主体的文学性持存和伸张

第一节 媒介场中主体的虚构性:真实与幻觉的游戏

第二节 媒介场域中游移于虚构与虚拟之间的文学创作主体

第三节 媒介场域中文学虚构的意义

第四节 媒介场域中文学创作主体超越虚拟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第五章 媒介场域中的泛媒介文学阅读

第一节 媒介场中文学阅读的泛媒介性

一 文学阅读载体的多样化

二 文学阅读符号的多样化

三 文学阅读体验的丰富性

第二节 影视、网络接受的迷局

一 图像的诱惑

二 拟像的施魅

三 超文本的漫游

第三节 媒介场中文学阅读的意义

一 文学阅读的“间离化”

二 文学阅读的内视性

三 文学阅读的时间性

第四节 泛媒介文学阅读的可能性

一 认知模式的变化

二 象征性——对完满的永恒追求

三 泛媒介文学阅读——深度注意力和过度注意力共存

第五节 泛媒介文学阅读中的深度阅读

一 “读图”以何可能

二 媒介场中文学阅读“读图”的历史渊源——题画诗

三 媒介场中文学阅读的“读图”实践

第六章 媒介场域中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媒介场中文学批评主体的构成

第二节 媒介场中文学批评对象的新变

第三节 媒介场中文学批评场域的生成

总结 媒介场域中文学的未来趋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玉。

得书感谢您对《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阳明谪龙场文编年评注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王阳明贬谪龙场政治事件、生涯为底色,分上下两部。上部辑录自贬谪缘起到去谪抵庐陵令新任期间所创作的文辞208题(另附谪后文4题5篇,门人后学撰祠记2篇)编年成集,并作评注。下部由10种专篇构成,是在上部基础上,执“诗意栖居”研究思想与方法论,从文献整理、情怀与心态、教育与教学、辞赋与文风、哲学与经学等方面对此王阳明谪龙场文展开的专题研究。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重新审视改编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美国亚裔文学的六个重要分支,即美国华裔文学、美国日裔文学、美国韩裔文学、美国印裔文学、美国菲裔文学和美国越裔文学,分别进行了阐述研究,详尽梳理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亚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寻找诗意的家园:贵州生态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贵州生态文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分析和评价了贵州生态文学的发展渊源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述,对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通过对贵州民间文学生态意识的解读,探讨了贵州民间文学中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对贵州生态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贵州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贵州生态文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探讨了贵州生态文学创作对现实的关注
多维视野下的中日文学研究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有合作交流协议,并于2017年确定了一个共同研讨主题,即“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学科诸相研究——当代中日、东西交流的启发”,各自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佛教与中日文化的关系、中日古代“日记”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近现代中日文化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学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本书即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