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梳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背景,是广大个人信息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益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对我国新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背景进行全面梳理编著而成,以专题形式展开,结合实践案例,阐述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条文背后的法理与逻辑。

作者简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设立的专业法律研究机构。中心挂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秉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宗旨,主要围绕电信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法律研究支撑,与行业共建有成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团队建自2000年,中心充分发挥研究院和政经所专业融合优势,在信息通信法律法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市场开放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并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立法和政策建议。中心密切关注国内外、产业界的重大战略、政策和发展实践,结合行业特点和国际趋势,研究信息通信业的法律问题。中心致力于构建政府、行业、企业沟通协作与研究探讨的平台,同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团体和企业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篇 导论:个人信息保护的缘起

专题一 什么是个人信息?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是什么?

二、如何区分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各类概念?

三、学界和实务界有关“个人信息权”的误解

四、“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的引入

专题二 为什么要保护个人信息?

一、现实需求: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迫切需要

二、法治需求:实现人民利益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专题三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渊源在何方?

一、早期探索:美欧的两种模式

二、制度成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发展出了哪些内容?

第二篇 共治:由谁保护个人信息?

专题一 政府层面——成立个人信息保护机构

一、以欧盟为例的统一行政监管模式

二、以美国为例的分散监管模式

三、我国选择统筹协调加分行业监管模式

专题二 行业层面——形成行业自律规范

一、行业自律的动机与原因

二、行业自律的类型与模式

三、行业自律的优势及局限性

四、行业自律实践

专题三 个人层面——自发开展私力救济

一、《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二、归责方式的偏向保护

三、程序上的偏向保护

四、损害的证明及赔偿数额计算方式

专题四 群体性纠纷的司法解决路径

一、集体诉讼的起源

二、集体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三、集体诉讼与传统诉讼理论的冲突与衡平

四、集体诉讼适用要件及救济制度

五、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其与集体诉讼的区别

六、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公益诉讼制度

七、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尚待改进的几点

第三篇 利用:如何使用个人信息?

专题一 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一、“处理”的内涵

二、个人信息处理原则的国际探索

三、个人信息处理原则的具体规定

专题二 知情同意——主要合法性基础

一、知情同意规则的起源

二、知情同意规则现在还适用吗?

三、知情同意规则的具体细节

专题三 个人信息处理的其他合法性基础

一、其他合法性基础有哪些?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其他合法性基础的规定

专题四 个人信息跨境流动

一、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内涵

二、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规则

三、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个人信息跨境流动之路

第四篇 强化:个人信息有哪些特殊保护规则?

专题一 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

一、敏感个人信息的内涵

二、敏感个人信息区分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敏感个人信息的特殊保护规则——以生物识别信息为例

专题二 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规则

一、个人信息处理主体的划分

二、我国关于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建构

专题三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一、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背景与相关概念

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域外观察与核心规则

三、我国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

专题四 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

一、自动化决策的概念厘清

二、自动化决策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三、关于自动化决策的立法规定

四、自动化决策规制的核心问题

第五篇 保障: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专题一 从“登记注册制”转向“问责制”

一、登记注册制——一种事前监管的手段

二、问责制——对产业发展更友好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手段

专题二 基础性保护要求:安全保障原则

一、安全保障原则的内涵

二、技术性安全保障措施

三、组织性安全保障措施

专题三 事前的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

一、隐私影响评估(PIA)的兴起

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三、如何适用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

四、DPIA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四 事后的数据泄露通知制度

一、数据泄露通知制度的内涵及法理基础

二、欧盟数据泄露通知制度

三、美国数据泄露通知制度

四、我国个人信息泄露通知制度

专题五 设计和默认的数据保护

一、设计和默认的方式进行数据保护理念的内涵

二、八项基本原则

三、我国的个人信息安全工程

四、合规建议:八项隐私设计策略(Privacy Design Strategies)

附录: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30问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是2021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家事法研究(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丛刊,本书为2016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7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7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8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8年卷。
家事法研究(2019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9年卷。
家事法研究(2020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20年卷。